【一般推荐】宏观熊义明:无处不在的分化
发布时间:2016-6-15 09:21阅读:510
分化现状:从经济到资产价格。从需求看,民间投资下滑,国有投资上升;从供给看,工业产能过剩,服务业供给不足;从物价看,CPI通胀预期,PPI通缩;从股市看,创业板与主板,ST股与非ST股,新股与非新股等表现迥异;房市看,一二线价格泡沫,三四线库存泡沫,住宅地产火热,商业地产冰冷;从债市看,高低等级信用债利差逐步扩大。分化还体现在很多其他方面,如区域、行业和收入分配等。
分化原因:“两只手”与“存量模式”。大分化既是市场规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与政策之手有关,各种规划与管制等加剧了分化。分化程度的加大,可能显示中国经济越来越接近“存量模式”,人口迁移正从“乡村向城市”过渡到“城市向城市”,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过渡到“工业内部”以及“工业向服务业”,这带来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区域结构等广泛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也意味着“经济快牛”下的各行业各区域“普涨”格局,逐步让渡于“经济慢牛”下的“有涨有跌”局面。
分化加剧:有好有坏,尊重市场。市场力量驱动的分化,是经济的蜕变,是新旧力量的交替,整体利大于弊。而政策扭曲导致的分化,如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背离,则更多代表了结构失衡与无效率,弊大于利。多大程度的分化最优?尊重市场规律导致的分化,减少政策扭曲导致的失衡。尽管有市场失灵,但更多是政策失灵。当然,在收入分配、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等分化加剧情况下,政策可更多作为。
分化时代:总量政策的窘境,总量思维和历史经验面临挑战。对政府而言,在经济分化时代,财政与货币等总量政策效果可能下降,结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解决;要尊重市场选择,少做价值判断,政府很难准确预判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很难知道哪些分化合理,哪些分化不合理。对私人主体和投资者而言,在分化时代,总量思维面临挑战,需要关注经济的结构变化,政策的定向操作,以及资产价格的结构性机会,历史经验参考价值会下降,需要新的逻辑。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及作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