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原油期货周度想法【9.8-9.12】
发布时间:15小时前阅读:18
l 核心逻辑:OPEC+增产预期压制市场情绪,但地缘风险与库存支撑油价震荡筑底
一、成本与供需动态:供应过剩与季节性需求疲软博弈
1. 供应端压力持续
(1) OPEC+增产强化:OPEC+在9月7日会议上维持增产计划,计划将10月份的石油日产量提高13.7万桶,并且声明表明“165万/桶的日产量恢复将视市场条件”,而定此前8月3日已宣布9月起每日增产54.7万桶,基本抵消之前的自愿减产额度。
(2) 美国产量高位回落:美国原油产量降至1342万桶/日(环比-2万桶/天),但钻机数增至414台(环比+2台),页岩油韧性仍存。
(3) 地缘风险溢价减弱: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协议执行中,霍尔木兹海峡航运风险降低,但美国对伊朗原油承运商的制裁及俄罗斯炼油厂遇袭(约17%产能瘫痪)仍提供边际支撑。
2. 需求端季节性走弱
(1) 美国消费淡季显现:炼厂开工率环比下降,成品油需求分化——汽油消费量912万桶/日(环比-12万桶/日),柴油消费量377万桶/日(环比-37万桶/日),反映驾驶旺季结束及工业活动疲软。
(2) 亚洲需求韧性有限: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不大,原油进口受价格回落拖累。
3. 库存超预期累积
(1) 美国原油库存激增:EIA原油库存增加241.5万桶(预期减少190万桶),库欣库存增159万桶,战略储备释库51万桶。
(2) 成品油库存分化:汽油库存下降,柴油库存增加,航煤库存下降,反映需求结构性走弱。
二、宏观扰动与供需平衡:关税政策与全球经济放缓施压
1. 宏观政策冲击
(1) 中美关税间接拖累: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虽不直接针对原油,但通过压制全球贸易和制造业活动间接抑制需求;中国对美出口集装箱预订量同比降20%以上,折射工业需求疲软。
(2)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国8月ADP就业仅增5.4万人(预期6.5万),初请失业金人数创6月以来新高,市场押注9月降息概率近100%,美元走弱对油价形成小幅支撑。
2. 供需基本面疲弱
(1) 全球供过于求格局延续:IEA、OPEC、EIA三大机构连续下调2025年需求增长预期(IEA下调至70万桶/日,EIA下调至80万桶/日),非OPEC+供应增量(美国、巴西、加拿大)抵消OPEC+减产努力。
(2) 国内政策托底有限:中国第三批“两重”建设资金下达完毕,但对原油直接需求拉动滞后;房地产投资疲软(百城土地成交同比跌幅扩大)压制建材及能源需求。
三、后市展望:区间震荡为主,关注OPEC+会议与库存节奏
1. 价格运行区间
l 短期:主力合约SC2510或在465-495元/桶区间震荡。
2. 具体想法:
l 上行压力来自OPEC+增产预期及库存累积,490-495附近的空头头寸或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下行支撑源于地缘风险(伊朗制裁、俄罗斯供应中断)及美元走弱,短期 470-465元 / 桶区域或具有一定的支撑。
四、风险提示
l 上行风险:
OPEC+意外减产:若9月会议暂停增产或重新减产,或触发空头回补;
中东冲突升级:霍尔木兹海峡航运中断或伊朗核设施遇袭等地缘事件;
中国政策刺激超预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拉动基建投资。
l 下行风险:
全球需求加速下滑:美国制造业持续萎缩(8月ISM制造业指数连续第六个月收缩);
美国页岩油增产:钻机数回升预示产量韧性;
关税政策加码:若美国对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加征关税,加剧全球经济衰退担忧。
关键逻辑补充:
(1) OPEC+的“囚徒困境”:沙特与俄罗斯等国产能利用率已近高位,进一步增产空间有限,但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维持增产,内部分歧可能加剧。
(2) 中国需求的结构性分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压制汽油需求,但石化升级(乙烯、PX新产能)提振化工用油需求,原油消费增长点转移。
(3) 金融属性压制:美联储降息预期虽支撑风险资产,但全球央行缩表及美元流动性收紧限制油价反弹高度。
本期核心矛盾:
OPEC+“增产保份额”VS全球“需求疲软现实”——供应端博弈从“供给侧管理”转向“市场份额争夺”,而需求端受制于关税壁垒与制造业萎缩,油价陷入“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泥潭,破局需依赖供给侧超预期收缩或宏观政策强力刺激。
【备注:想法仅供学习交流,敬请指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