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会成为下一个“创新药”吗?
发布时间:2025-8-13 19:12阅读:200
大家好,今天的专题跟大家聊聊固态电池,在沪指突破924高点之下,电池指数今天涨幅1.64%,那么固态电池的前景如何,会成为下一个“创新药”嘛?

中证电池指数本周涨幅4.97%
首先在应用场景上,固态电池的前景非常广阔。
在智能汽车领域,它解决了续航焦虑,-20℃环境下续航可达600公里,快充10分钟就能补能80%,而且还非常安全,目前广汽、长安等车企已经计划在2026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
在消费电子方面,用固态电池的智能手机续航能延长到3天,VR设备续航能提升2倍,华为、小米的测试机型已经开始采用半固态电池了。
在光伏储能场景中,西北光伏电站用了固态电池后,循环寿命从3000次提升到10000次,运维成本降低了50%,而偏远山区的信号塔换用后,半年才需维护一次。
在低空经济领域,电动飞行器如果搭载固态电池,载重100公斤时续航能从1小时延长到2.5小时,而且安全性更高,无起火风险。
人形机器人装上固态电池后,续航从8小时增至16小时,还能扛碰撞、防泼水,目前波士顿动力的测试机型已采用。

中证电池指数前十大权重股
另外,从技术路线上看,固态电池正在上演四路人马的竞速赛。固态电池主要有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聚合物这四条路线。
氧化物路线已经跑在最前面,像国轩高科押注的就是这条路线,目前量产能力达到百吨级,能满足1GWh以上的固态电池生产需求——这相当于给10万辆电动车装电池的量。
而硫化物和卤化物则紧随其后,丰田、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押注了硫化物,不过这两条路线对成本很敏感,目前还在降本关键期,产能只能支撑中试和小规模量产,想大规模上车还得再等等。
聚合物路线算是"老大哥",曾实现过商业化,但能量密度提升有限,现在更多的是当"配角"。
有意思的是,目前"混合路线"成了新趋势,"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卤化物"的组合已经从实验室走到工程验证阶段,就像不同的武功流派融合,说不定能更快突破瓶颈。
正因为应用场景的广阔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外很多巨头都在固态电池领域砸下重注,量产时间表已经瞄定2030年。
国内阵营里,宁德时代把研发团队扩到1000人以上,今年5月合肥的5GWh全固态产线投产,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硫化物电池,能量密度直接突破500Wh/kg,而现在的主流电池约300Wh/kg;

宁德时代机构预测市盈率数据
国轩高科的0.2GWh"金石"中试线已经落地,她们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是350Wh/kg,还发布了多款配套产品;

国轩高科机构预测市盈率数据
比亚迪更早就布局了,2024年就下线了60安时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普及。

比亚迪机构预测市盈率数据
而车企也没闲着,广汽、长安都瞄准2026年,前者要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车型,后者计划先完成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
国外的玩家同样激进,大众集团通过子公司给美国初创企业砸钱,帮它建试点生产线,未来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的工厂都可能大规模生产全固态电池,目标是给旗下的电动车装上"更安全的心脏"。
不过前段时间固态电池板块有所回调,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从技术层面看,宁德时代高管表示,现在资本热度远超产业热度,真正商业化还得等等——2027年才小规模量产,供应链成熟要3-5年,大规模普及可能要到2030年前后。
再就是市场情绪也偏谨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主力资金对前景有点犹豫,8月1日当周收盘板块整体跌幅3.69%,主力资金净流出200多亿,短期获利了结情绪明显。再加上研发难度大、量产成本高,目前还没找到能大规模降本的方案,不少投资者短期内持谨慎态度。
那固态电池的未来业绩会不会爆发,成为下一个"创新药"呢?在我看来,它的潜力确实很大,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一旦量产降本,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都会被激活,全球主要国家和企业都把它当"战略性技术",政策和资金都在加码助推产业化。但固态电池更依赖产业链成熟度,需要突破技术瓶颈、降低成本才能爆发。而创新药则属于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但成功后专利壁垒厚、利润空间大。所以固态电池更像是"慢热型选手",爆发可能没那么快,需要耐心等待产业周期。

中证电池指数k线走势

港股通医药指数k线走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想把握机会,需要看这几个方向。
首先是技术突破,重点看硫化物电解质能不能降本、氧化物路线量产稳定性如何,这些直接决定商业化速度。
其次是企业动态,宁德时代的产能爬坡、比亚迪的装车进度、国轩高科的中试线数据,都是重要信号。
再就是政策导向,国家对固态电池的补贴、产业链扶持政策,会直接影响行业节奏。最后是市场需求,智能汽车、储能、低空经济这些场景的需求增长快不快,决定了未来的"蛋糕"有多大。
总的来说,固态电池不是"概念炒作",而是电池技术的必然升级。现在它就像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离爆发还有距离,但趋势已经很明确。盯紧技术、跟着企业节奏、看清政策风向,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15202601101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