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纪要20230110(钢材、铁矿石、有色)
发布时间:2023-1-10 09:05阅读:193
文章来自——光大期货研究所
一、钢材总结:现货市场趋于停滞,地产政策提升预期
上周螺纹产量减少23.88万吨至247.75万吨,同比减少32.78万吨;社库环比增加46.7万吨至435.56万吨,同比增加92.58万吨;厂库环比减少11.02万吨至168.11万吨,同比减少18.47万吨。上周螺纹表观消费量环比回落34.61万吨至212.07万吨,同比减少58.53万吨。上周螺纹产量大幅回落,其中长流程产量回落9.71 万吨,短流程产量回落14.17万吨,短流程钢厂停产放假增多。总库存大幅上升,目前总库存公历同比农历同比增加54.54万吨,其中社库增加66.53万吨,厂库减少11.99万吨,显示目前钢厂库存向市场转移较为顺利,钢厂压力减小。螺纹表需农历同比减少52.75万吨,显示目前现实需求依然疲弱。近期钢厂陆续推出冬储政策,华东区域钢厂锁价集中在3950-4000元一线,钢厂在产量低位及成本高企影响下整体表现强势,增加了现货端价格的韧性。近期房地产相关政策持续大幅放宽,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市场传闻房地产“三条红线”有望大幅松动,政策宽松明显提升了市场预期。而目前受春节临近影响,现实供需处于双弱局面,盘面更多交易预期变化。短期螺纹盘面仍以高位整理对待。
热卷方面,上周热卷产量减少7.92万吨至301.11万吨,同比减少4.71万吨;社库环比增加9.48万吨至213.09万吨,同比减少7.36万吨;厂库环比增加1.27万吨至82.39万吨,同比增加2.94万吨。上周热卷表观消费量环比回落13.89万吨至290.36万吨,同比减少16.76万吨。热卷产量高位回落,库存增幅加快,表需明显下降,数据表现一般。目前钢厂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挺价意愿较强,宝钢对2月热卷出厂价格上调100元,沙钢对1月热卷出厂价格上调200元。而近期海外热卷价格连续拉涨,美国中西部钢厂价格达到800美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美元/吨,近期国内钢厂出口接单情况较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短期热卷盘面或仍以高位调整走势为主。
二、铁矿石总结:节前补库空间有限,矿价偏弱震荡
供应方面,澳洲巴西19港铁矿发运总量2267.4万吨,环比减少548.6万吨。澳洲发运量1807.9万吨,环比减少82.7万吨,其中澳洲发往中国的量1535.8万吨,环比增加89.8万吨。巴西发运量459.5万吨,环比减少465.8万吨。全球铁矿石发运总量2672.2万吨,环比减少575.0万吨。中国45港到港总量2482.4万吨,环比减少199.9万吨。内矿产能利用率、铁精粉产量小幅下降。
需求方面,共新增11座高炉检修,7座高炉复产,高炉开工率74.64%,环比下降0.57%。检修主要发生在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247家钢厂样本日均铁水产量220.72万吨,环比下降1.79万吨,铁水产量主要由于钢厂持续亏损,淡季部分钢厂检修增多。疏港方面,春节假期临近钢厂提货增多,日均疏港量311.96,环比增20.08万吨。当前样本钢厂的进口矿日耗为272.44万吨,环比减少2.77万吨。
库存方面,45港进口铁矿库存为13130.54万吨,环比降55.09万吨。虽然到港增量较大,但由于集中到港,压港有所增多,在港船舶数127条增22条。疏港增多的情况下,港口库存小幅去库。钢厂进口矿库存连续七期增加,钢厂节前补库增多,库存增幅较大,环比增加452.11万吨。库存消费比36.55,环比增加2.01天。
综合来看,供应端海外发运量、港到港量有所下降。需求端,高炉检修增多,当前钢厂仍面临亏损,铁水产量环比下降1.79万吨,进口矿日耗环比减少2.77万吨。钢厂节前补库,疏港量环比增加20万吨,港口库存小幅降库55万吨,钢厂库存连续七期增加。当前下游终端处于淡季且钢厂面临亏损,钢厂基本按需补库为主,节前补库后续空间有限。消息面来看,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等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工作。多空交织下,预计短期价格呈现震荡偏弱走势。
铜:需求走弱 高价勿追
1、宏观。海外宏观性利多因素在减弱,经济衰退预期关注度有所增加,市场焦点在于找寻美联储转向鸽派的证据,但上周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却仍偏鹰派,美联储警告市场不宜太乐观,上周五公布的美非农就业数据强于预期,经济硬着陆预期减弱,市场偏乐观;国内方面,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但政策频出提振市场,强预期支撑市场。
2、基本面。铜精矿方面,11月进口量同比增加10.19%至241.17万吨,国内TC报价维系在偏高位运行,说明国内铜精矿供应实际仍偏宽松。精铜产量方面,国内11电解铜产量89.96万吨,环比下降0.2%,同比上升8.9%;12月预估产量为88.79万吨,环比减少1.3%,同比增加2%。受部分企业提前检修影响,产量略不及预期。进口方面,国内11月精铜净进口同比增加13.73%至34.87万吨,累计同比增加1.32%。库存方面来看,上周全球铜显性库存较前值统计增加1.9万吨至29.2万吨,其中LME库存减少2525吨至8.64万吨;国内精铜社会库存较前值统计增加1.95万吨至11.75万吨,保税区社会库存增加0.28万吨至5.75万吨。需求方面,12月国内铜实际消费预期同比减少7.03%至118.09万吨,铜杆加工企业周度开工率进一步走弱,渐进年关下游需求有所走弱。
3、观点。上周铜价先抑后扬,上周五非农数据公布后铜价快速拉升接近前期高点,说明海外仍倾向于看多,强预期交易仍支撑着市场,关注点在于国内稳增长政策频出下,春节后需求快速启动情况。从国内表现来看,一是跟随外盘涨跌,二是受春节长假节前累库影响表现偏谨慎。从LME盘面来看,存在冲击反弹新高的意愿,短期铜价或仍然表现较强。不过,节前下游部分加工企业开工率周度继续有所下降,市场也传出部分下游中小型企业提前放假的信息,表明国内需求也在逐步走弱累库也在从预期走向现实,因此对于高铜价不建议去追涨,节前宜谨慎。
镍:资金博弈 观望为上
1、镍矿方面,12月镍矿进口量预期仍将下降,到港量预计维持低位,港口库存918万吨,与近两年持平。12月国内原生镍供给环比11月减少3793吨至9.04万吨,其中电解镍产量15000吨,与前值和去年同期水平持平;镍铁产量3.5万镍吨,较上月减少0.1万镍吨,同比增长5%;硫酸镍生产4万镍吨,增速放缓,纯镍供应硫酸镍金属量占比进一步下降;海外方面,印尼镍(生)铁和中间品产量预计将达到10万镍吨,同比增长29%,国内镍生铁进口将维系高位,但一级镍品进口在进口持续亏损下,预期维系在低位。
2、从不锈钢产业链来看,12月产量290万吨,同比增加8.21%,其中,200系产量93万吨,同比增加45.31%,300系产量152万吨,同比增加14.29%。结合生产原料占比和利润情况来看,镍铁经济性最优,废钢其次,纯镍占比下降至4%左右。不锈钢小幅增产,但需求仍在减弱,汽车及家电数据仍然偏弱,尽管政策面利好地产行业,但是并未实际体现在终端需求上,库存消化仍存在一定问题,近两周社会库存快速增加可见一斑;三元材料及三元前驱减产,对硫酸镍需求减弱,电池级硫酸镍价格下行,12月受到新能源汽车减免费税政策将于2023年1月取消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有增长空间,但后期能否维系强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近期特斯拉上海减产已敲响警钟。
3、从基本面来看,国内不锈钢社会库存出现连续两周较大规模的增仓,说明临近春节消化压力在增大,价格也很难得到有效提振,且冶炼企业在成本压力下正不断压降上游原材料降价;与此同时,硫酸镍也表现出过剩迹象,理论上镍豆重熔比例会首先被压降。由此无论是传统的不锈钢产业链还是新能源板块均表现出来不景气现象,这与一级镍品表现出来的强势分化严重,一级镍品较产业链其他品种严重高估。所以从LME挤仓角度可以很好的解释行情,但从产业链角度表现不合理,不宜追涨。
铝:累库加速,震荡走弱
节后首周铝价弱势下行,6日沪铝收至17850元/吨,周度跌幅4.55%。
1.供给:西南地区以贵州为主电力持续处于降负荷节奏中,近期贵州发布第三次减负通知,将以当地规定的企业负荷管理执行分配表,目前贵州运行产能在135万吨,预计三次总减产规模将至65%。据SMM,1月贵州当地运行产能或降至47万吨左右,云南和四川两省分别减产至400万吨和60万吨附近。
2.需求:节前多企业进入提前放假安排,国内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周度开工率下滑0.6%至62.8%。除原生铝合金开工率持稳在57%,铝线缆开工率维持57.5%,铝板带开工率持稳在74.4%,其他版块多有下滑。铝型材开工率下滑3%至59.3%。再生铝合金开工率下滑0.4%至49%,铝箔开工率下滑0.5%至79.4%。铝棒各地加工费稳中有升,包头临沂河南持稳,新疆广东无锡上调140-160元/吨;铝杆加工费上调25-100元/吨,铝合金ADC12及A380下调400元/吨,A356及ZLD102/104下调1000元/吨。
3.库存:交易所库存方面,LME周度去库2.52万吨至43.65万吨;沪铝累库342吨至9.59万吨。社会库存方面,上周氧化铝去库0.7万吨至26.7万吨;铝锭库存累库7.7万吨至56.1万吨;铝棒累库1.55万吨至8.1万吨。
4. 观点:步入1月铝价持续走弱,回归强预期和弱现实的逻辑中。西南枯水限负荷,贵州出现三轮减产降压,待丰水期到来后有望逐渐缓压。需求受到淡季订单下滑和工人病例激增的影响显著,春节将至,下游提前放假、消费难见起色,社库在近两周迎来大额累库增幅。利空因素堆积,铝价下行空间加大,预计铝价在万八下方弱势运行。
硅:成本倒挂,跌势收窄
节后工业硅震荡走弱,6日主力2308收于17675元/吨,周度跌幅2.19%。现货价格延续下调趋势,6日百川参考价格在18533元/吨,较节前降幅1.58%。其中不通氧553#降100元至17900元,通氧553#降200元至18100元,421#降400元至19000元。
1、供给:据百川统计,本周金属硅产量小幅下降65吨至6.3万吨,周度开炉数量增加1台至356台,开炉率上涨1.04%至50.21%。西北通运走入正轨,产量高位释放。西南枯水电价压力增加,存在计划停炉检修,四川乐山峨边地区电力检修进展顺利、开工逐步回温,云南德宏仍处轮流限电,供应整体偏紧。
2、需求:成交清冷,延续弱势运行。有机硅万七下方仍有让利操作,春节将至下游将陆续放假,订单下滑叠加病例激增的双重压力下整体供需矛盾较为尖锐。山东金岭、恒星化学预计春节后开机,DMC本周产量环比下滑800吨至3.24万吨,周度开工率降1%至64%左右,多晶硅价格继续调降至20.9-22.1元/吨附近,本周晶硅产量增加1000吨至2.21万吨,开工率高位持稳在85.91%。成本坍塌叠加大额新增投产爬坡,供需开始出现错配,1月产量有望继续创9万吨新高位,价格有望持续回落。
3、库存:上周国内工业硅库存累库1000吨至22.25万吨,其中增幅均来自厂库,周度累库1000吨至10.45万吨;三大港口库存持稳,昆明港在5.2万吨,黄埔港在3.8万吨,天津港在2.6万吨。
4.观点:硅价延续下调,成本端偏空引导,港口库存充足,供需格局偏宽松。年末硅厂让利降库操作未见明显成效,市场低迷态势不见起色,或延续弱势运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平均成本开始倒挂,硅价降幅有收窄态势,但下游企业基本完成备库,节前需求大稳小动。当前硅厂开始提前放假安排,静待节后市场能否出现转机。
锌:国内春节减产量远低市场预期 锌价高位回落
1. 供应:2022年12月SMM中国精炼锌产量为52.58万吨,环比增加0.11万吨或环比增加0.21%,同比增加1.25万吨或2.43%。2022年精炼锌产量为597.8万吨,同比减少1.77%。SMM预计2023年1月国内精炼锌产量环比减少2.11万吨至50.46万吨,同比去年减少1.29万吨或2.5%。由于炼厂利润高企,故国内中大型原生锌炼厂多数会维持较高的开工率运行,此外投产方面,国内河南金利计划于1月中上旬陆续产出锌锭,目前计划生产量在150~200吨/日。减产方面则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再生锌炼厂,减产原因以春节停产为主。
2. 需求:上周,锌价高位走弱,下游备货较好。但进入本周,随着下游加工企业陆续停产,预计市场需求将逐步进入冰点。
3. 库存:SMM社会库存周环比增加1.25万吨至6.72万吨,同比减少47%;上期所库存周环比增加0.36万吨至2.40万吨,同比减少62.66%;LME库存周环比减少0.77万吨至2.43万吨,同比增长87.61%。
4. 观点:锌内外比价短期反弹力度有限,主要还是海外炼厂暂未复产,LME库存持续走低,国内则处于供增需减。欧洲虽天然气价格因目前气温较高价格回落,但海外气象机构对冬末气温下降预计概率仍高,海外冶炼在冬季结束前复产可能性偏低。内外比价或将延续弱势,而国内结构预计维持小Back结构,主要还是在于对春节后需求复苏的预期较强。
锡:现实弱预期强仍将在一段时间主导交易
1. 供应:SMM调研了解,12月份国内精炼锡产量为15905吨,较11月份环比减少1.82%,同比增幅为13.61%,1~12月累计产量同比增加0.42%,12月国内精炼锡产量实际表现高于预期。进入1月,原料偏紧与加工费走低挤压炼厂利润的扰动仍存。另一方面,锡价高位运行,下游企业畏高情绪依旧,节前备货表现不及往年。部分冶炼厂因放假停产已下调预期产量。综上所述,SMM预计1月国内精炼锡产量较12月环比明显回落,月度预期产量为12290吨。
2. 需求:据SMM了解,下游焊锡企业的春节放假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中旬左右,复产时间在2月。另本周锡价高位震荡,下游节前刚需拿货,但交投活跃程度一般。
3. 库存:上期所库存周环比增加1,014吨至5,722吨,同比增加232%;LME周环比增加10吨至3,000吨,同比增加48.76%。
4. 观点:当前锡现货基差依然处于平水附近,国内结构亦处于C结构,纯现实的角度看,锡处于弱现实的背景。从预期角度,锡矿全球新增产能相对有限,加之缅甸矿及国内矿的品位下滑,这就导致锡的预期供应增量同比有限,需求目前国内复苏,海外衰退还在运行,后续需警惕持续高利率下,电子需求难看到真实的拐点。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具体产品、业务的推介以及相关品种的操作依据和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自负盈亏,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