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哥精选50基金》:美股50ETF值不值得投?
发布时间:2025-10-9 17:47阅读:772
提到投资美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纳指、标普,其实还有一只更聚焦的标的, 美股 50ETF,那这只ETF到底值不值得投?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操作?
首先得搞清楚这基金投的啥——它跟踪的是MSCI美国50指数,简单说就是选了美股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比标普500,纳指100更“浓缩”,像英伟达、微软这些大科技公司都在里面。
先说说该基金的基本情况:截至2025年9月28号,规模15.41亿,每天成交好的时候大概1-2亿,在QDII基金里不算大,但买和卖都还正常。费用方面,每年管理费0.5%、托管费0.1%每年,加起来0.6%,跟同类基金差不多,不算贵。

今年1月的时候,因为额度紧张出现了高溢价,场内价格比实际净值高了32%,后来快速落下来了,最近(9月28日)快涨回到那时候的高点了,但要是以后额度紧张,这溢价可能又会飙上去,得留意。
还有清盘风险,2024年初因为规模连续30天低于5000万发过预警,好在后来炒起来了,规模涨起来了,现在不用太担心这个。
再说说估值,这是大家最关心的。搜索全网搜不到MSCI美国50指数的PE,故我们可以参考标普500的估值,大概26-28倍,放在近10年里,已经到80%的分位了,比历史上的中枢(20-22倍)高不少。主要是科技股占比超40%,AI这波行情把估值推上去了。但反过来想,如果以后这些科技公司盈利增速慢了,PE要是回落到22倍,那可能就得跌15-20%,这个风险得心里有数。


还有两个潜在风险点:
一是利率,要是美联储推迟降息,或者说要降息不及预期,高估值的科技股肯定会受影响。过去的数据显示,当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和10年美债收益率差小于1%的时候,指数回调的概率超过70%。
二是盈利,虽然二季度利润涨得好,但像英伟达这种龙头公司,要是接下来给的业绩预期不行,现在的高估值就撑不住了。

再看看这指数的结构:信息技术行业占了45.45%,代表公司就是英伟达、微软,这类股波动大,跟AI的行情走得近;电信服务占14.92%;非必需消费占11.37%,比如亚马逊、特斯拉,跟经济好坏关系大;金融和医疗各占10-12%,像摩根大通、联合健康,稳定性比较高。不过前十大重仓股占了60.3%,英伟达和微软就占了23%还多,集中度挺高的,涨的时候可能涨得猛,但跌的时候风险也集中。

长期来看,这指数表现还不错,2010到2024年每年平均涨13%,比标普500的12%略高一点,但波动也更大。好处是它聚焦AI、云计算、半导体这些新行业的龙头,不像有些宽基指数那样行业太分散,想投美国新经济的话,这个方向是对的。
接下来聊聊以后的情况,规模能不能涨?要是美股一直能赚钱,尤其是AI能真正落地赚钱,规模可能会慢慢涨;如果QDII额度能增加,也会有更多大资金进来。但也有不好的情况,要是外汇额度紧张,溢价一高,可能会被监管叫停交易,到时候想卖都不好卖。

还有几个关键事件得盯着:
一是美联储的政策,2025年四季度要关注他们的利率决策,要是推迟降息,估值肯定会受压制;
二是中美贸易,要是关税能降点,对科技股是好事,得常看两边会谈的消息;
三是科技股财报,尤其是英伟达和微软的业绩预期,每季度出财报的时候都得留意,要是盈利超预期,可能就是加仓的机会;
四是美元汇率,要是人民币升值,咱们赚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少了,第四季度或者明年,可以想想对冲的办法,或者干脆定投分摊风险。

最后说重点,不同人该怎么操作?
先说说打算长期持有的朋友,比如想把它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建议这部分仓位占你股票类资产的10%就行,它跟A股关联度不高,能分散风险。买的时候尽量选溢价率低于1%的时候,分批买,别一下子全进去。要是溢价率超过3%了,就别追了,不如去买它的场外联接基金。也可以每月定投,要是指数跌了3-5%以上,再额外多买一点,这样能降低高估值的风险。
想做波段、短期交易的朋友:进场的话,得等两个信号,一是参考标普500估值回归25倍估值,而且回调后能稳住;二是这只基金的溢价率落到2%以下,同时成交量变大。

总结一下:这只基金长期收益还行,但现在估值不低了,溢价也有风险,适合谁买呢?已经有A股底仓,想配置点美元资产的人。千万别把所有钱都投这一只、溢价高的时候还追涨、还有不管汇率波动。要是这只基金一直溢价高,也可以看看替代的,比如纳指或者标普ETF,分散点风险。
大概就是这些,核心就是别贪、别慌,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不懂的地方多问问,别盲目下手。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科创50ETF值不值得投资?


当前我在线
15202601101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