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概念股爆发,这5家公司根本没有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25-3-11 13:50阅读:444
2025年3月11日,AI医疗概念股再度走强,东软集团涨停,润达医疗涨逾7%,延续了自2月以来的强劲势头。本轮AI医疗股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是华为与瑞金医院联合发布的瑞金病理大模型。
这一轮行情背后,既有技术突破的实质性推动,也折射出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创新产业的战略布局。从病理大模型发布到医疗AI商业化落地,AI医疗正从“概念炒作”迈向“价值兑现”的新阶段。
在投资AI医疗概念股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这五家是“伪 AI” 公司:
1、贝瑞基因:公司公告明确表示,AI 技术尚未成为核心业务,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化平台仅服务 67 家医疗机构,且未产生直接收入。其 CNVisi 解读系统和 WESisi 平台早在 2020 年便已推出,技术迭代停滞,目前仅作为业务附加值存在。
2、安必平:尽管股价因 AI 概念暴涨,但公司多次澄清:AI 病理标注业务收入占比不足 0.5%,核心产品仍依赖传统病理诊断试剂。其所谓的 “AI 辅助诊断” 技术,本质是外购通用算法的简单应用,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3、科美诊断:公司虽宣称布局 AI 医疗,但 2024 年财报显示,相关研发投入仅 800 万元,不足营收的 1%。其 “AI + 检测” 解决方案实为将第三方大模型接入现有设备,未形成技术壁垒。近期公告更直言:“AI 业务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4、光正眼科:作为眼科专科医院,公司突然跻身 AI 医疗概念股,宣称 “引入智能诊断系统”。但据调研,其所谓 AI 技术仅用于简单的屈光度数计算,且相关设备采购自外部厂商,核心算法依赖进口。2024 年医疗信息化投入同比下降 35%,技术投入严重不足。
5、博济医药:虽因 AI 制药概念获主力净流入 1.01 亿元,但公司 AI 业务集中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标注,技术含量低且毛利率不足 8%。其与某大模型合作开发的 “智能审方系统”,实际为基础规则库的简单升级,未涉及深度学习技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37
-
推荐你50个超好用的炒股工具,帮你打破信息差,提高投资效率!
2025-07-22 14:37
-
黄仁勋此次访华,除芯片落地,还释放了这些重磅信号
2025-07-22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