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vs胖东来:商超的“信任答卷”差在哪?
发布时间:2025-7-22 17:30阅读:11
最近商超圈的反差有点大。
山姆会员店被会员吐槽上了热搜。一方面,山姆上架了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爽、溜溜梅这类在普通超市随处可见的大众品牌商品,与此同时,曾备受青睐的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特色商品却悄然下架,大家纷纷吐槽山姆背离了“严选”定位,让会员权益大打折扣。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像“盼盼”被改成“PANPAN”、“洽洽”换成“chacheer”,卫龙商品图片去除品牌标识,疑似弱化品牌。有会员气愤地说:“花260元会员费,不是来买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更不是为了看这些莫名其妙的改名换装,山姆这是把我们当猴耍!”一时间,#山姆会员退卡潮#的话题下,全是不满的声音。
而千里之外的胖东来,却靠“顾客买西瓜嫌甜退全款”“员工蹲地上给老人系鞋带”的细节刷屏。河南本地人说“逛胖东来像走亲戚,店员比家人还贴心”,甚至有网友专门打飞的去许昌,就为体验一把“被宠上天”的服务。
同样是商超,为何一个在消耗信任,一个口碑好评不断?这背后,藏着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
山姆:会员费是“门槛”还是“契约”?
山姆的底气,来自“会员制”这张王牌。260元/年的会员费,本应是“优质服务的入场券”,但最近的操作却让会员觉得“钱花得不值”。
有会员晒出截图:特价19.9元的网红蛋糕,凌晨蹲点抢不到,客服却回复“库存有限,抢不到是手速问题”;买的牛排包装破损,售后让“自己承担运费寄回检测”;更离谱的是临期酸奶被捆绑在新品里卖,不买组合装就不让下单——这些操作,让会员觉得“花了钱还被当韭菜割”。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山姆的“精选逻辑”变了味。早期靠“大包装、高性价比、独家商品”圈粉的山姆,如今被吐槽“选品越来越敷衍”:进口零食换成代工贴牌货,网红单品靠营销炒作,甚至出现“同品牌商品比普通超市贵30%”的情况。会员付着钱,却没享受到对应的“差异化价值”,信任自然会松动。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次上架好丽友等大众品牌更是犯了会员的忌讳。且不说好丽友此前深陷“中外原料双标”风波,在消费者心中形象本就受损。单就从山姆的定位来看,会员们支付会员费,是期待在这里能买到别处没有的优质、特色商品,享受“精选”服务。如今这些随处可见的大众品牌纷纷上架,让会员感觉自己的“独特性”被剥夺,花了冤枉钱。
会员制的核心从来不是“圈钱门槛”,而是“契约精神”:消费者预付费用,是相信商家能持续提供“别人给不了的服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退卡潮不过是必然结果。
胖东来:把“细节”刻进DNA的信任积累
胖东来的火,从来不是靠营销。
这家扎根河南的区域商超,靠着“把顾客当家人”的细节,一点点攒出了“全国人民求开分店”的口碑。
买水果时,店员会主动提醒“这个批次有点酸,要不先尝一块”;买海鲜怕处理麻烦,后厨免费帮忙去壳、切片,甚至按顾客要求做成半成品;哪怕是买了半个月的洗发水,只要说“不合适”,不用解释就能全款退——这种“无条件信任”,让顾客觉得“被尊重”。
在胖东来超市,消费者还能享受到各种贴心到极致的服务细节。一些货架旁放置了放大镜,方便老人查看商品信息;生鲜品冷柜旁边放着一次性手套,避免顾客直接接触食品;蔬果区担心顾客手部干燥搓不开购物袋,贴心配备了湿手器。
母婴室里,尿布、温奶器、婴儿床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专门的哺乳帘保证隐私;宠物寄存处干净整洁,工作人员会细心照顾暂存的小动物。就连卫生间,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有详细到263页的操作手册指导清洁流程,洗手台清洁说明长达9页,烘手机的清洁工具和日清、周清步骤都有明确规定 。
更难得的是对员工的态度。胖东来给员工开行业顶薪(许昌当地导购月薪6000+,远超同行),还设立“委屈奖”:只要员工为了服务顾客受了气,公司就发奖金。员工说“老板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自然把顾客当亲人待”。员工入职会收到《幸福生命状态手册》,涵盖生活品味、教育赡养、学习指导等生活方方面面,另外还有《岗位实操手册》和《人生规划手册》,分别指导工作与生活 。
为了保证商品品质,胖东来建立了严苛的采购与质检体系。以豆芽为例,市场上多数货源生产规模小、标准难统一,有的还检测不合格,胖东来就投资建厂,让顾客吃得放心。其中央厨房有烘焙、熟食、豆制品、水生菜、中式面点等五大类生产线,不少像豆芽这样利润微薄的民生食品也坚持自己生产 。
这种“自上而下的善意循环”,让“信任”成了胖东来的隐形护城河。顾客不用算计“会不会被坑”,员工不用纠结“服务太好会吃亏”,逛超市变成了“放心消费”的享受。
商超的终极考题:流量和人心,选哪头?
山姆和胖东来的反差,本质是“流量思维”和“人心思维”的分野。
山姆背靠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擅长用“网红爆品+低价引流”快速扩张,全国门店超50家,靠规模效应赚得盆满钵满。但当扩张速度快于服务能力,“会员体验”就成了可以牺牲的环节——毕竟对巨头来说,“再招100个新会员,就能抵消10个退卡的”。
而胖东来坚持“不盲目扩张”,20多年只在河南开了30多家店,却把90%的精力放在“让每个顾客满意”上。老板于东来曾说“赚再多钱,不如让顾客走的时候笑着说‘下次还来’”。这种“慢生意”的逻辑,反而让它成了“现象级网红”,甚至带动了许昌的旅游经济。
零售业的本质,从来不是“卖商品”,而是“卖信任”。会员费、网红品只是工具,能让顾客觉得“花的每一分钱都值”,才是商超的生存根基。
最后说句实在话
山姆的差评和胖东来的追捧,给所有商家提了个醒:
会员制的核心不是“筛选顾客”,而是“对得起信任”;服务的本质不是“标准化流程”,而是“把人当人看”。
毕竟,超市货架上摆的不只是商品,还有顾客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这张票,能让你站得很高,也能让你摔得很疼。
你最近去商超踩过哪些坑?又被哪些细节打动过?评论区聊聊~
文章创作参考:山姆为什么突然“塌房”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下一篇资讯:
暂无下一篇



东莞证券
老牌国企券商


国金证券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