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仍在恢复,房地产投资却又萎靡?
发布时间:2023-6-16 11:08阅读:389
1.指数层面:终于有动静了

车轱辘话不多说,看好沪指回到3400。
2.酸辣粉下调后,麻辣粉如期下调,之所以没有见光死,是因为市场还在等LPR下调。或者胆大一点,万一下调基准利率和存准呢。 SLF和MLF是商业银行从央妈那里拿钱的成本(期限不同),LPR是贷款者(尤其房奴)从商业银行拿钱的成本。 加上最近存款利率整体下调,可以总结为: 央妈向商业银行让利,商业银行向房奴让利,储户向商业银行让利。感谢储户为促消费稳增长做出的贡献! 感到愤怒的话,就去买银行股,跟它们一起赚钱吧。
3.人工智能并没有全线崩溃,但是有放量冲高回落的表现,而万年冷板凳、散户绝不会参与的光伏方向大涨,可能说明资金在切换了。 至于会不会切换到光伏之后长期玩,我还不敢确定。基于之前的原因,我还是比较看好“一体化压铸”、“华为汽车”、“特斯拉概念”这几个方向。 比如:伊之密、万里扬、蓝黛科技、德尔股份、长盈精密、威唐工业。
4.市场可能会炒作另一个科技分支——工业母机,可以关注日发精机、汇川技术等。
5.白酒、餐饮旅游等大消费方向、中字头,可以持续关注。 ....... 国统局出了几项重要数据:零售、物价、就业、房价、投资等。国统局的总定调是: 经济仍在恢复,只是对物价和就业两项的表述相对悲观一点。 我之前说过,之所以最近既没有货币政策,也没有大力促消费稳地产的政策,原因可能是官方有底气“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篇幅有限,就只说房地产一个项目吧。


看这几个月的曲线,直观感受是,好容易复苏的房地产投资又萎靡了;其实还有另一个解释: 1-2月份的暴增,其实并不是有效的、民间的、自发的房地产投资恢复,而是另有它因: 在政策“保交楼”“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以及“断供潮”的影响下,政策强力驱动国企、财政、金融机构加大救市力度。 通俗点说,当时的钱,主要是为了解决烂尾楼的问题,而不是真的要进行行业扩张。 换句话说,当时的情况,没那么好;现在的情况,也没那么糟,也不算出人意料。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房价问题:


70个样本城市中,只有24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其他都在温和上涨;而这24个城市,基本都是爆出债务问题、或经济欠发达人口净流出的。 不过二手房则完全相反,环比下跌的城市占据多数。 究其原因,不排除有房叔房爷们为了规避房产税(哪怕是十年后),已经开始着手降风险了。
你们想买二手房的可以等等,新房就没太大必要了。新房价格不能崩,因为它连着烂尾楼、地方债、银行保险等一系列的问题。 不过也别指望二手房跌太多,毕竟这两个是相互替代商品,会相互影响的。 ......
再来说几件其他事情:
1.布林肯终于还是要来了,据媒体报道,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那些问题,据说还要聊“芬太尼”的事情。
2.根据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如期停止降息。靴子落地,美元指数涨了一轮,A股的贵金属指数跌了一些,不过我认为无碍大局。 不过这个不会是主旋律,按照之前原油的波动算,兑现可能也会比较慢,要有心理准备。
3.五部门组织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商务部也表示将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有点去年5月份稳增长的味道了。我个人并不寄望于去年汽车方向的暴涨能重现,不过市场多少应该有些反映。
4.除了美国放宽半导体制裁之外,现在又有欧洲缩小对华制裁范围、拜登允许中国动力电池公司在美设厂的传闻。这些都算是利好。 很明显,这是为了给几天后的会谈铺路。目前来看,中国正在优势一方。
5.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 话说,我对盲盒这种东西挺反感的,这不就是没有监管的黑彩么?还有盲盒平台付费在各种平台打广告,说动不动就能抽到iPhone什么的。 家人们谁懂啊,真下头。 不过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这种商业行为也解决了消费和就业的一些问题······ 既然大家对戴面具领奖的玩法有点腻了,那么多一种模式也挺好。 ......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感谢阅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7 09:42
-
选理财产品时,究竟怎么看收益率?
2025-11-17 09:42
-
11月最新REITs基金一览表出炉(内含基金代码+购买指南)
2025-11-17 09:4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