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纪要20220419(有色、钢材、铁矿石)
发布时间:2022-4-19 17:09阅读:200
文章来自——光大期货研究所
1、海外方面,美国CPI和PPI均超出预期,加之消费者信心回暖,强化了投资者对通胀继续走高的预期,不过这也加大了美联储迅速采取行动的必要性,美元和美债重回上升势;通胀和加息的赛跑,在地缘因素影响和金融市场动荡下,市场预期美联储紧缩步伐滞后于通胀;国内方面,疫情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常会也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但市场或更在意后期经济修复的节奏。
2、供给方面,3月中国铜精矿进口量为218.4万实物吨,小幅超过预期,主要原因依旧是TC持续走高下冶炼厂长单以及零单市场上均积极采购,让进口量维持高位。产量方面,受部分冶炼企业集中检修影响,4月产量预期为82.77万吨,环比下降2.08万金属吨。进口方面,进口窗口持续关闭,预计将影响二季度初的进口量。废铜方面,地方细则逐渐落地,基本延续3月政策,下游陆续接受下,供应也在逐步修复。需求方面,疫情影响下国内消费整体来看有所转弱,4月下游开工率转弱。库存方面来看,LME4月以来多现累库,较低点累库达7.26万吨,给外盘带来较大压力;国内库存本周亦小幅增加。总体来看,国内供求均表现偏弱,但需求偏弱明显,国内偏谨慎。
3、俄乌战事的延续、海外接连走高的通胀预期以及国内稳增长预期依然是支撑铜价的有利因素,市场也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落后于通胀表现,因此宏观上对铜制约力度有限。国内基本面4月偏弱已成既定事实,但市场并未过度去做消费转弱行情,市场博弈点可能在疫情后的经济修复阶段,下游也存在着较强的原材料补库预期。中短期来看,市场交易仍然在预期和现实中博弈,但疫情早晚会过去,下游待物流好转后理论上也存在原材料补库的动作,加上供给弱于预期,市场即使看空也是偏短暂,因此若在此期间铜出现快速下行,反而可能是较好的逢低买入节点。
镍: LME风险渐释放 国内现补涨行情
1、本周LME镍震荡走高,周跌幅2.1%至33145美元/吨;国内沪镍表现偏弱,周度涨幅5.56%至229400元/吨。按照进口盈亏平衡算,二者差价收窄至2万元/吨左右,国内进口持续亏损。从LME未平仓合约来看,挤仓风险继续释放;但从库存、仓单集中度以及空单集中度来看,仍存在潜在挤仓风险。
2、基本面方面,受疫情影响,不锈钢消化出现较大问题,去库阶段转为快速累库,给后期排产计划带来较大压力,从4月预期产量来看,排产计划下滑,但300系产量仅小幅下降;硫酸镍同样如此,硫酸镍冶炼利润两头挤压下出现亏损,下游汽车产量受影响下,硫酸镍产量预期也将小幅下调。因此从需求方面来看,镍需求环比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镍供应方面同样不乐观,一是内外价差持续倒挂下,影响到精炼镍的进口量;二是LME交割需求下,国内长单之外的散单势必被高价揽走拿去交仓,加剧国内精炼镍紧张性。综合来看,供求阶段性出现双弱,市场关注点可能仍放在内外库存(去库)方面。
3、阶段性供求双弱,但不改市场对镍基本面中长期的看好,去库压力下市场易涨难跌,逢低买入最为稳妥。对LME来说,本身已处于高价位,后市可能仍以时间换空间,围绕该价位水平上下波动;对国内来说,LME风险逐渐释放但价位仍维系3万美元/吨以上的水平,现货紧张加大内外价差修复的预期,国内存在一定的补涨预期,但这也考验下游的接受度,空间或许受限。
锌: LME仓单注销加快 集中度大幅降低
1. 供应:本周电解锌供应除株冶小幅减产外,其他炼厂生产相对稳定;另外国内河南豫光及甘肃白银有色均计划5月常规检修,合计环比减少近万吨;锌进口量较少,主要受内外比价影响,出口方面,由于上海地区疫情向周边一带外溢,江浙一带物流运输受限,故导致锌出口不畅;天津地区部分贸易商仍在积极操作出口,保守估计4~5月锌锭出口合计在3万余吨。
2. 需求:疫情对下游开工的负反馈影响进一步加剧,本周江浙一带及华南地区镀锌及压铸工厂因原料供应不足进一步减停产;华北地区镀锌工厂则陆续复产,但多数工厂反馈订单疲软,故企业开工率仅恢复6~7成,多以消化成品订单;镀锌板消费目前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少,整体开工维持平稳。
3. 库存:SMM社会库存周环比增加0.61万吨28.41万吨;上期所库存增加2845吨至17.94万吨,同比增加59%;LME库存减少1.01万吨至11.56万吨,同比减少57%。
4. 观点:LME锌注销仓单占比高到60%以上,后续新加坡将保持连续40天左右的去库节奏,故海外的库存将维持低位,且欧美升水保持高位;国内目前的疫情对需求的影响没有边际好转,外强内弱将持续,暂时不建议介入反套,待新加坡的锌锭转移到欧洲后,看到欧洲累库或欧洲升水转弱再考虑反套。
锡: LME美欧大幅交仓 而马来出库或基本面向国内
1. 供应:国内锡锭冶炼厂目前原料供应相对稳定,炼厂整体率开工较为平稳;进口方面,目前内外比价依然给到进口利润,但考虑到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尚未放松,短期进口锡流入华东市场较难;后续关注下华南市场进口锡到货情况。
2. 需求:当前锡价没有持续拉高,下游采购的节奏较为平稳,逢低采购意愿依然强烈,但近期广东地区的疫情开始抬头,后续要持续关注疫情对广东地区焊锡开工的影响。
3. 库存:本周SHFE锡库存为3045吨,环比增加488吨。LME锡库存为2665吨,环比减少155吨。
4. 观点:目前锡全球依然维持较低的库存,其中国内现货维持高升水,而海外结构从1000多美金回归到275美金,尽管后续有大量的进口锡流入的预期,但受限于疫情导致的报关进口慢等问题,国内尚未看到进口锡给到的供应压力,预计内外比价上修的空间暂时有限。
一、钢材总结:需求疲弱成本支撑,钢价仍将震荡反复
上周螺纹产量减少2.47万吨至307.29万吨,总库存减少4.49万吨至1282.25万吨,表需环比回升15.62万吨至311.78万吨。螺纹产量回升,总库存再次转增,表需明显下降,农历同比降幅达34.7%,连续三周同比降幅超过30%。近期全国多地疫情蔓延,市场对于疫情带来的需求冲击担忧不断加重,尤其是上海疫情所导致的核心钢材消费地华东区域运输受限,需求冲击不断加大,且短期内暂无明显的缓解迹象。螺纹库存在3月上旬出现一周较明显下降后,此后下降趋势基本停滞,最新螺纹总库存较3月10日只减少2万吨,螺纹库存同比从最高的减少540万吨收窄至目前的仅减少84万吨。最近四周螺纹表需农历同比更是分别大幅下降31.8%、31.7%、34.7%和27.4%,需求低位对价格压制作用明显。不过3月份社融增量、新增信贷以及M2增速均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在周末降准0.25个百分点,显示货币政策正在发力宽松。另外,当前长流程钢厂成本达到4850元左右,电炉钢厂平电成本达到5100元左右,长流程钢厂处于微利局面,电炉已全面亏损,成本到钢价支撑明显增强。近期市场情绪反复明显,螺纹整体以4850-5100元区间反复震荡对待。
热卷方面,上周热卷产量增加1.84万吨至321.27万吨,总库存增加7.75万吨,表需环比回落7.18万吨至313.52万吨。热卷产量回升,总库存由降转升,表需明显回落,数据表现较差。3月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下滑9.1%和11.7%;环比增长23.4%和28.4%。1-3月,汽车产销累计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增长2.0%和0.2%。全国乘联会指出,根据测算,当前疫情预计造成行业产量20%左右的直接损失,此外可能还将对全国的汽车产业链造成辐射性冲击。而近期海外价格高位回落,国内钢厂出口接单难度加大。预计短期国内热卷盘面或高位反复震荡运行。
二、铁矿石总结:铁水产量持续增加但钢厂利润低位,价格高位震荡
供应方面,19港澳巴发运总量环比增加71.5万吨至2355万吨,其中澳洲发运量环比增加52.9万吨至1784.2万吨,高于今年周均65万吨:巴西发运量环比增加18.6万吨至570.8万吨,基本持平于今年周均。分矿山来看,FMG发运量环比增加56.3万吨,BHP发运量环比增加24.5万吨,力拓发运量微降:VALE发远量环比增加36万吨。中国45港到港总量2243.5万吨,环比增加357.7万吨。内矿产能利用率、铁精粉产量、库存有所下降。
需求方面,共新增9座高炉检修,15座高炉复产,高炉开工率80.11%,环比上周增加0.84%。复产主要集中再华东和华北地区,之前受到疫情影响的部分地区持续复产。日均铁水产量233.30万吨,环比增加3.98万吨。但仍有部分地区如山西,受到运输不畅和焦炭不足的影响,部分钢厂由于燃料不足而焖炉。疏港方面,日均疏港量300.36万吨,环比降1.14万吨,仍保持较高水平。成交来看,截止14日平均每日成交95.5吨,环比下降11%。另外,近期钢厂利润持续下降,需要关注低钢厂利润下钢厂用料和生产的变化。下游钢材端来看,疫情影响下钢材端需求持续受到影响。
库存方面,45港铁矿石库存总量14872.50万吨,环比降库353.35万吨。港口疏港保持高位但到港量有所减少,港口库存加速去库。除沿江与华南两地区外,其余三区域库存均有减量。全国钢厂进口矿库存止降转增,其中唐山解除临时性全域封控,运输改善钢厂补库增加,但库消比有所下降。
综合来看,供应端上周澳巴发运量、到港量有所回升。需求端来看,部分地区运输受限解除,疏港保持高位,铁水产量有所增加。钢厂库存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钢厂刚需补库有所增多。叠加港口库存持续去库,对铁矿石价格支撑较强。但下游钢材端需求持续受到影响,钢材端需求表现不佳。多空交织下,预计近期价格呈现震荡走势,需要关注钢厂利润和终端需求改善情况。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具体产品、业务的推介以及相关品种的操作依据和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自负盈亏,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