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大改革,你账户上的钱要被“划走”一部分了
发布时间:2020-11-18 22:36阅读:672
重磅新闻,今天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一份针对职工医保改革的征求意见稿。
全名《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虽然还只是征求意见稿,但指明了医保接下来的改革方向。
稿子不长,但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我给大家解读一下里面最关键的3点:
1)进入医保账户的钱会重新分配:个人账户的钱变少,统筹账户的钱变多
职工的个人账户,个人交的部分仍然会进入个人账户,以2%为上限;
而企业缴纳的部分,将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我们目前的医保里有两个账户:
一个是个人账户,顾名思义,里面的钱属于我们自己。
主要用于平时看病的门急诊、定点药店买药。
一个是统筹账户,国家用来统一调配,用来支付当年的医保开支,个人没有支配权。
每个月我们交医保,自己缴2%,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此外,企业还会帮我们缴8%左右,其中30%进入个人账户,70%进入统筹账户。
根据《意见》,未来企业缴的部分,会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钱还是交那么多钱,但是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少了,进入统筹账户的钱多了。
说白了,改革后更多钱进入统筹账户,国家能够统一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为啥?先给大家看个数据:
目前全国医保的个人账户里,沉淀了8000多亿的闲置资金。因为很多健康人群没有医疗支出的需求,所以这部分钱,会一直留在个人账户里面积累;
但另一方面,少部分老弱人群急需的医疗需求 —— 特别是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经济负担重的门诊慢性病还没有被充分满足。
除此之外,经历这次疫情,恐怕部分地区的医保基金也受到了一定压力,急需充实。
现在两个账户分立,一个账户里钱闲着,一个账户里钱不够用,把钱更多拨到统筹账户里,更符合互助共济的初衷,资金利用的效率也会更高。
有朋友会问,那岂不是我的个人账户缩水了? 别急,这个要整体看,虽然个人账户钱变少了,但是自己看病花的钱也变少了。
2)统筹账户多出来的钱,用于增强门诊的保障功能
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
《意见》表示,要建立起普通门诊医疗费的统筹保障机制,增加支付疾病范围,支付比例从50%起步。
啥意思?以前门诊医药费虽然也能医保报销,但是门槛比较高,主要用于负担较重的慢性病医疗费支出。
改革之后,门诊报销会将更多的多发病、常见病也纳入统筹基金的范围,有确定的报销范围和比例。
如果说以前这部分是各顾各的,以后国家也会统一管起来。
3)个人账户里的钱, 不能乱用
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其他支出。
虽说,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属于个人,但也不能乱用。
买药看病可以,但健身养生是不行的。
其实此前,用医保卡买保健品、米、面、化妆品、生活用品的情况并不少见。未来,统统都不会被允许。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提醒大家。
虽然有些地方的医保已经表示,你可以用医保卡给家里人在药房买药,《意见》稿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但目前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对于这一点,还是比较介意的。
如果出现医保卡代买药,一般需要经由人工核保,确保你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疾病或者问题才同意承保。严格的公司甚至直接拒绝承保。
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药上没写名字,保险公司也弄不清楚,你买的高血压药,到底是给家里老人用,还是自己用。
所以,我还是会建议大家谨慎使用医保卡,尽量避免给家里人买药、甚至看病。
关于《意见》的解读,就到这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