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F估值法即现金流贴现法,其内涵是把企业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现金流还原为现值,以此来确定股票的合理价格。以下是用DCF估值法计算股票合理价格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模型:
### 一般步骤
1. **预测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分为股权自由现金流和公司自由现金流。如果从评估公司股权价值的角度出发,计算出来的即股权自由现金流;如果从评估整个公司价值的角度出发,计算出来的即公司自由现金流。可以从公司的财务报表入手,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调整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资本性支出以及营运资本的变化等来计算自由现金流。例如,公司自由现金流=息前净利润×(1 - 再投资率),其中息前净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1 - 税率),再投资率=再投资净额/息前净利润,再投资净额=净资本支出+非现金营运资本变动。
2. **确定折现率**:折现率是考虑投资风险后,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通常可以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来计算,WACC=Ks(S/V)+Kb(1 - T)(B/V),其中B是企业向外举债,S是企业动用自有资金数量,V是企业的市场总价值,Ks是企业股东对此次投资要求的收益率,Kb是债务的利率,T是兼并后企业的边际税率。
3. **选择合适的增长模型并计算**: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选择永续增长模型、两阶段增长模型或三阶段增长模型等进行计算。
### 常用模型
1. **永续增长模型**:假设企业未来增长稳定,增长速度恒定。公式为\(P_0 = \frac{D_0(1 + g)}{r - g}\),其中\(P_0\)为企业当前价值,\(D_0\)为当前现金流,\(g\)为企业自由现金流增长率,\(r\)为折现率。例如,某企业最近一期每股自由现金流\(D_0 = 2\)元,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即\(g = 10\%\),贴现率\(r = 12\%\),则当前合理股价\(P_0=\frac{2\times(1 + 10\%)}{12\% - 10\%}=110\)元。
2. **两阶段增长模型**:考虑两个阶段,假设第一阶段贴现率恒定为\(r\),前\(n_1\)年企业的增长率为\(g_1\),后\(n_2\)年的增长率为\(g_2\)。公式较为复杂,计算时先计算第二阶段开始永续的价值,贴现到第一阶段末期,再贴现到当前。例如,某企业最近一期每股自由现金流\(D_0 = 2\)元,前三年以\(10\%\)的速度增加,即\(g_1 = 10\%\),从第4年开始增长速度降为\(5\%\),即\(g_2 = 5\%\),贴现率\(r = 12\%\)。先计算第4年开始永续的价值\(P_3=\frac{D_3(1 + g_2)}{r - g_2}\),其中\(D_3 = D_0(1 + g_1)^3\),然后将\(P_3\)贴现到当前,得到该股票的当前股价为\(34.31\)元。
散户在使用DCF估值法时存在一定的实操门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数据获取与分析难度高**:需要深度分析公司财报的现金流量表细节、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等,以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准确把握这些信息有较大难度。
2. **模型参数主观性强**:折现率、永续增长率等假设依赖主观判断。这些参数的微小调整可能导致估值结果大幅波动,需要投资者对宏观经济、行业竞争格局、公司经营状况等有深入理解才能合理设定。
3. **计算复杂度高**:DCF估值法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尤其是两阶段或三阶段增长模型,通常需借助Excel或专业软件(如Wind)搭建模型。散户可能缺乏相关工具和建模经验,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4. **适用场景有限**:DCF估值法更适用于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如消费、公用事业等行业的企业。对于科技股、亏损企业等,由于其未来现金流不稳定或难以预测,该方法的适用性较差。
发布于2025-6-9 10:27 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