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也会因为一个明星企业的崛起而扬名立万
发布时间:2018-1-9 10:56阅读:73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也会因为一个明星企业的崛起而扬名立万。对于深圳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华为来说,似乎已经很难说清,是华为成就了深圳,还是深圳成就了华为。
2016年,那场著名的“华为落跑深圳”的网文,将这两个原本互为IP的个体,在发展中渐行渐远的矛盾挑明,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证券时报记者曾在2016年实地走访了华为在松山湖的基地的建设情况。
1年多以后,记者再次走访华为松山湖终端基地发现,华为小镇已落成但未启用,多个部门搬至东莞。不过,这场搬迁并不轻松,它需要通过低价分房等方式留住员工,为脱离“深圳效应”买单。
而深圳相关片区确实因此在税收上受到影响。不过,总体而言,深圳的发展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城市的“名片效应”依然闪亮。在2018年1月9日召开的世界著名的消费电子展CES展上,中国企业们依然最喜欢在名称里带上“深圳”的标签。
一切都无法阻挡经济规律的驱使。那些曾因搬迁引发的担忧、争论甚至愤怒的种种情绪,最终已随风而去。需要思考的是,“去深圳”的华为,和“去华为”的深圳,如何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大潮中优雅转型。
华为:移居的代价
2018年的第一个周末,网上关于“华为低价给员工分房”的消息广泛流传。
网上资料显示,华为内部在东莞会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包括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预计5500套;湖畔花园175项目,预计3000套;华为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预计2500套公寓。
其中,此次内部公开的方案显示,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第一批住宅配建项目(湖畔花园)将对员工进行分配,带精装修价格只要8500元/平米。
资料显示,湖畔花园是华为在2015年12月31日以逾1亿元的底价拿下的地,楼面地价约为1820元/平米,总建筑面积约41.43万平方米,由20栋住宅楼、一栋幼儿园及社区配套组成,系华为在松山湖地的员工配套住宅,预计可容纳5000多人居住。
按照分配方案,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单价全部统一为8500元/平米,以两房居多,各个部门分配的房型比例也一致,一房占12%,二房占比76%,三房占比12%。
按照规定,前5年是租赁,期满后由员工购买(员工拥有完整产权),购买5年后才能转让。也就是相当于总共要10年后才能入市流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