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价格双改善股市与债市双好转
发布时间:2016-7-12 08:01阅读:394
经济将见底回升。2016年中国经济“底部徘徊”阶段特征不变,投资仍然是第一增长动力。投资增长和过剩产能化解并不矛盾。东北“除锈”计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计划,将使中国未来3年新增6.3万亿投资;PPP项目落地率持续提高,政府注意到了民间投资的缓慢,并开始采取对策,未来投资缓慢回升可期。
人民币汇率在可控状态下略微贬值,将增强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笔者一直认为,供给侧改革并非只是压产能、去杠杆,两者只是手段,目的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从可行路径看,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当下,帕累托改进是唯一的选择。从中国改革的历史看,增量改革比较容易成功,存量改革需要在“试点”基础上取得示范效应后,才会大规模推开。因此,中国为“托底”经济,后续对民间投资的激励措施定会出台。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速,2015年全年为负值,2016年快速反弹转正后呈现了走稳态势。短期内工业利润持续回落,主要是受前期大宗价格低迷的影响。分行业情况看,企业亏损大户集中在煤炭和油气采掘行业,而伴随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这两行业的盈利改善趋势也是高度确定的。笔者认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企业经营分化不可避免,在经济底部没有企业破产才是不正常的。
通缩缓解
价格形势全面好转
在经济运行前景改善、市场信心增强的同时,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影响,当期总体价格水平也呈现了连续回升态势,通缩持续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持续下降态势基本停止。PPI已是延续4年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并且绝对价格水平仍然呈现走低态势,但下降速率开始缩小。
6月份,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呈现回升后企稳态势,大部分品种价格上涨约50%后走稳,国际原油在50美元大关上下出现走平态势。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升,显著改善了我国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格局,通货紧缩压力明显得到边际改善,4-5月份,我国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回升,工业品价格下跌态势将得到明显遏制。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是诸多品类价格触及成本线后反向投机力量增强下的短期反弹。从各大宗商品生产成本角度看,价格跌破成本线后,基本面发生变化,供求格局改变使得价格的回升具有坚实基础。例如,原油在需求基本面支撑下,价格反弹趋势仍有延续迹象,其它诸多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在成本支撑下,在投机资金撤出后仍然呈现了稳定态势。因此,当前国内生产要素和工业品价格缓升走势也将延续。
基本金属价格的波动,更多地受到定价货币流动性和汇率变动的影响,英国脱欧明显造成了美、欧两大央行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的前景,金融属性较强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上行概率上升。故总体看,大宗商品价格在企稳后再度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消费品价格更多地受供给方的影响,尤其是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2016年春节后,本应回落的农副产品价格虽然并没有如期回落,但在高位运行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遵循季节性规律作用,快速回落;前期淡季中的猪肉价格继续逆势走强,但涨势趋缓,6月后转为回落。从猪粮比和肉价运行规律看,2015年以来的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状态,对生猪养殖的促进已产生显著作用,预计当前肉价高位回落拐点已到来,未来下行态势还将延续。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