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资产证券化2016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把握配置窗口,关注风险识别
发布时间:2016-5-23 10:01阅读:647
资产证券化市场回顾。从去年开始,资产证券化市场迎来一段爆发期。受政策推动叠加盘活存量的客观需要,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这一趋势在2016年上半年得以延续。1)企业ABS新发行比例明显提升。随着备案制与注册制的进一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发行速度大大加快,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充。2)基础资产呈多元化趋势。2016年租赁租金、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等均成为基础资产的重要来源,整体来看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种类不断丰富,创新类别和政策助推类别品种发展势头良好。3)发行利率随无风险利率下降。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4)市场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发起机构与投资者结构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供需两旺背后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问题备受关注。1)监管放松政策助推。预计未来 ABS 品种的创新周期将会进一步缩短,我国ABS市场有望步入品种多样化阶段,逐步向海外成熟金融市场看齐,内生创新动能对市场发展的推动更加明显。对于细分品种应密切关注政策推动,方能把握市场飞速发展的契机。2)信用风险不可忽视。近一两年信用事件层出不穷,ABS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暴露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以银行债权ABS为例,从目前历史数据来看,银行债权拖欠与违约时有发生,2014年后违约数量与规模急剧增加,其中2015年拖欠规模较大,此现象应该与近几年信用刚兑被打破有关。3)流动性问题开始破冰。随着ABS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投资者结构趋于多元化以及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认知加深,2016年上半年ABS二级市场流动性有所提升。
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渐行渐近。债转股与不良贷款ABS虽然均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可选方式,但是最终债权资产的相对优劣以及背后的推动力量可能存在差别。通过债转股处置的一般是短期较差、长期有望脱困的债务,而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的是一次出清相对较好的不良贷款,二者未来走向还需观察具体案例与细则。整体来看,债转股将缓解银行短期压力,如果处置得当可能会实现全部资产回收,若负债企业经营不见起色则对银行而言仅仅是短痛变为长痛,同时债转股可能会由债务恶化的企业主动推动,作为最后关头的救命稻草;而不良贷款ABS一般通过出售不良资产实现一次出清,入池不良贷款由银行选择甄别,为了顺利销售银行可能会选择资质相对较好的不良贷款入池,其主要推动力量来自银行,实施重点在于不良贷款ABS实现的打折率。
资产证券化策略:把握配置窗口,关注风险识别。1)灵活配置抢占先机。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相对较高的信用评级,特别是次级对优先级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在当前信用风险尚整体可控的背景下,优先级收益率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尽量把握年中的配置窗口期,抓住较高收益率的配置机会。2)增强信用风险识别。对于信用风险问题,目前的焦点应该放在事前识别上,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资产识别;二是信用增信措施。值此信用违约的“多事之秋”,我们建议投资者选择次级层厚较高、外部增信措施较强的产品进行投资。3)关注政策推进的热点品种及创新品种。去年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的革新来自政策层面的开放,而今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要变化则是创新品种的推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09:58
-
国庆中秋节前理财这样操作,躺赚“双重9天利息”!
2025-09-28 09:58
-
中长期利好,港股ETF应该怎么选?一览20+产品排行榜
2025-09-28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