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稳”而不“涨”,固收市场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发布时间:11小时前阅读:14
近期央妈时隔9个月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10月净买入200亿元,信号意义明确。在2024年“疯牛”行情之后,许多投资者关心:央妈下场,债市是否会再涨一波?
结论很明确:不会大涨。央行的核心诉求是“稳预期”与“防波动”,而非“拉涨”。
要理解债市未来,必须先看懂央行的意图。此次央行买债,是多重目标下的精准操作,本质上是“防患于未然”。

首先,是为了对冲财政压力,配合发债。 四季度乃至明年,利率债、地方债的净发行量依然巨大。据测算,四季度有约2.56万亿国债、地方债净发行,明年还有化债额度。如果供给端(债券)放量,而承接端(银行、基金)资金不足,势必导致债券利率飙升(即债券价格下跌),抬高融资成本。央行此时小额购债,是在“财政大踏步”时,“货币跟半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减轻机构持仓压力,确保债券平稳发行。
其次,这也是央行在丰富工具箱,替代降准。 当前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6.2%的低位,接近5%的“红线”。虽有空间,但已不大。相比之下,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是一种更灵活、更精准的流动性调节工具,可以替代降准的部分功能,做到“灵活放水”。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意图,在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大起大落”。 回顾2025年,1-9月央行暂停操作,是因为年初债市过热,长债利率下行过快;10月重启,是因为市场在新规和股市分流下有所担忧。央行的操作脉络清晰:市场过热时,暂停;市场担忧时,出手。 村里近期也强调“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央行此举,是在给市场吃“定心丸”,平抑波动。

对等关税落地后,债市持续受伤
理解了央行的意图,就能明白为什么债市不会大涨。关键在于“克制”。
此次重启,央行打法明显“克制”。与2024年8-12月累计净买入1万亿的“大放水”不同,此次10月仅净买入200亿。这个量级,对比万亿级的国债、地方债发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资金冲击。这表明央行不希望债市重演“急涨急跌”的老路,既要呵护流动性,又不要让市场过度亢奋。因此,未来债市大概率是“平稳运行、区间震荡”的格局。中短债基会很稳,但仅靠债券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在加大。

央行去年净买入国债1万亿,今年10月重启
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中:债市有央行“托底”防波动,但缺乏大涨动力,收益趋于“稳”;而股市当前震荡整理,板块快速轮动,防御板块走强,市场波动性依然很高。
对于咱们投资者而言,尤其是那些“输不起”的钱(如养老金、教育金),正面临两难:要“稳”,但收益太低;要“收益”,但波幅加剧。

而这正是“固收+”策略的价值所在。它不是简单的“股债混合”,而是通过专业的动态管理,寻求“稳”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
我们管理的“安盈组合”是“固收+”策略的典型实践,它的目标非常纯粹:守护本金安全,力争在此基础上跑赢通胀,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从近期的持仓和业绩表现,可以清晰地看到安盈组合的四大特性。

一是结构稳健,目前组合持仓约74.85% 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这是组合的“压舱石”,提供了坚实的防御底座和基础票息收益,确保组合在市场风浪中“站得稳”。

叩富安盈组合大类资产成分比例
二是风控极致,组合以“最大回撤控制在6%以内”为目标,但实际表现远超预期。自组合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为-0.81%,年化波动率仅4.52%,下行波动率2.30%。这意味着在市场剧烈波动时,组合的净值曲线几乎“波澜不惊”,也力争为投资者提供较佳的持有体验。

叩富安盈组合收益率走势 组合策略的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三是收益进取,“安盈”的“+”部分(约19.19%的权益仓位)配置得较为克制。避开了高波动的热门板块,主要配置港股通央企红利、电池ETF等,并通过择时进行“动态再平衡”,及时止盈(在黄金、电池等高弹性赛道获利后),并布局洼地(将利润转而配置到估值尚处低位、具备较好票息的港股通央企红利、中资美元债、美短债等资产上)。择时操作带来了显著的超额收益。目前组合累计收益+7.64%,大幅跑赢基准。
四是性价比高,衡量组合性价比的核心指标是夏普比率(Sharpe),即每承受一单位风险,能换来多少超额回报。安盈组合的夏普比率高达6.22,这在同类策略中是极高的水平。
在债市“稳”而不“涨”的宏观环境下,“安盈组合”通过专业的“固收+”策略,以极低的回撤和波动,实现了稳健的超额收益,是我们安放“输不起的钱”的理想选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15202601101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