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本周想法【9.22-9.26】
发布时间:2025-9-23 06:52阅读:222
一、宏观政策
本周 A 股处于政策密集发酵与消化的关键阶段,宏观政策面呈现显著协同效应,财政、货币与产业政策共同发力,形成推动经济复苏的合力。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加大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为市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截至 8 月底,国家财政已投入约 4200 亿元支持消费,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 2.9 万亿元;第三批 690 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预计 10 月将按计划下达第四批 690 亿元资金,完成全年 3000 亿元下达计划。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持续运用结构性工具提供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及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披露,截至 7 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 2.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较年初新增 1642 亿元;前 7 个月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多 630 亿元,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产业政策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消费升级领域加大支持,5G、物联网、大数据、绿色低碳、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加速应用,“互联网 + 医疗”、数字教育等新场景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人工智能终端普及,“人工智能 + 消费” 兴起,为股市提供丰富投资主题与概念板块。
二、 驱动分析
财政政策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扩大支出与减税降费直接提振需求端。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8 月底,国家财政共投入约 4200 亿元支持消费,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 2.9 万亿元,资金主要投向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领域,对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发挥积极作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与使用进度加快,前 8 个月累计发行规模达 9960 亿元,发行进度近八成,资金重点支持 “两重”(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为相关产业提供持续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近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 1.5 万亿元推进 “两重” 建设,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发内需 “富矿”,发挥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与活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也在积极推进,截至 8 月末,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
融资专项债已发行 1.9 万亿元。尽管短期内这会对信贷增长产生下拉效应,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畅通实体经济资金循环,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动信贷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降低金融系统风险,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基调,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融资环境改善。8 月末,M2 余额 331.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较上年同期高 2.5 个百分点;前 8 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26.56 万亿元,同比多增 4.66 万亿元。M2 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处于较高水平,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精准支持重点领域。中国人民银行设立 5000 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及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目前金融机构申报该再贷款近 600 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 4000 家、贷款 5700 多笔。此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扩大至 8000 亿元,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政策优惠,今年上半年该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 100 项,签订贷款合同约 119 亿元。
信贷政策导向更注重优化结构,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创新支持消费的产品与服务,从供需两端(尤其供给端)发力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精准滴灌的信贷政策,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 “大水漫灌” 的副作用,确保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获得充足金融支持。
产业政策重点关注消费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应用两大领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9 月 17 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扩大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将通过竞争性评审在全国选择 50 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创新并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新消费业态涌现、消费活力提升,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政策支持重点,相关部门组织各地推出观演赏剧、游历山河、中秋团圆、亲子游乐、夜间消费等优质产品;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开展超 25000 场文旅消费活动,并发放超 3.3 亿元消费补贴,直接刺激文旅消费,带动相关行业复苏发展。此外,还鼓励热门文博场馆、景区延长开放时间、优化预约方式、推出高品质特展,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支持培育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这些措施不仅短期促进消费,中长期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消费与健康消费是产业政策的另一重点,国家持续深化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支持相关企业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实施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推动健康饮食、健身运动、健康服务成为消费新时尚。
三、后市展望
IH2512:支撑区间:2840-2885点;压力区间:2945-2987点。
IF2512:关注4400附近一带支撑情况,若向下突破则验证前期低点4280点;上方压力关注4600点整数关口。
IC2512:支撑区间:6524-6750点,上方压力关注7140点一带。
IM2512:支撑区间:6910-7100点,压力区间:7370-7420点。
四、ETF 专题
ETF 资金流动是观察市场情绪与资金偏好的重要指标。近期市场 ETF 资金呈现分化态势,主要宽基震荡走高,同类成交额最大的 A500ETF 基金上涨 0.26%;人工智能相关 ETF 走势分化,芯片 ETF上涨 0.67%,人工智能 AIETF下跌 0.80%;聚焦光模块、PCB、服务器等 AI 算力硬件产业链的 ETF 回调,5G 通信 ETF下跌 0.79%,创业板人工智能 ETF 华夏下跌 1.28%,体现市场在当前点位的犹豫与选择性投资特征。
未来一周,随着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与市场情绪改善,ETF 资金流入有望加速。上周 A 股在短暂消化止盈压力后转涨,创阶段性新高;国内资金持续活跃,小盘向大盘切换趋势减弱但未逆转,聚焦产业趋势的特征仍明显,但抱团出现松动迹象;国内基本面中期向上预期至少难以证伪,且交易活跃度较高、赚钱效应扩散,建议维持较高仓位运行,在此市场环境下,ETF 作为便捷投资工具,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从资金偏好来看,投资者倾向于均衡配置,既关注成长性,也重视估值合理性,具体关注国产算力链、创新药、机器人、化工、电池及大众消费龙头,这种偏好体现投资者对产业趋势与政策导向的紧密跟踪,以及对估值安全边际的重视。
ETF 资金流动对股指期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发现方面:ETF 大规模申购会增加对相关成分股的需求,进而推动指数上涨,反之则可能拉低指数,这种联动效应使 ETF 资金流动成为预测指数走势的重要领先指标。
五、风险提示
尽管政策环境积极,市场仍需关注一系列潜在风险因素:首先,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其次,国内市场供强需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尽管政策持续发力,但企业盈利改善需要时间,这种基本面与政策面的时间差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此外,短期内部分股票估值提升明显,获利资金止盈意愿较强,也导致短线存在技术性调整压力。
从市场层面看,资金面分化也需关注:虽然融资余额突破 2.3 万亿元并保持高位,7 月非银存款大幅多增表明居民财富配置或转向股市,增量资金持续流入的大趋势未变,但 IM 多头主力减仓 8858 手、空头主力减仓 16102 手,净空持仓降至 39039 手,显示市场对中小盘股态度转为谨慎。
【备注:想法仅供学习交流,敬请指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