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哪些个股有退市风险?
发布时间:2024-6-7 14:40阅读:521
6月5日,退市园城进入退市整理期的第一个交易日,截至5日收盘,股价跌幅居然达到了96.44%,当日跌幅创出了A股历史最大单日跌幅纪录。此前,该纪录的保持者为另一个退市的烂兄烂弟退市厦华,其在2022年6月2日下跌89.58%。
今年以来,随时退市新规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股票因为各种原因笼罩在退市的阴影之下,今年以来,A股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而ST板块指数也下跌较大。不仅是风险警示标的增多,退市类型以及退市公司家数也在增多。
今年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为股价持续低于1元而退市,而现在,首家因市值原因而面临终止上市的公司也在浮出水面。那么,对于风险警示和退市,究竟是如何规定的呢?
一、什么情况下会被风险警示
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者其他状况异常,导致其股票存在终止上市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其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存在其他重大风险的,交易所依据规定程序审议和决定其股票风险警示事宜。一般来说: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在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在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公司同时存在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情形的,在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1、”ST”是警示存在其他重大风险;
2、”*ST”是警示存在强制终止上市风险,简称”退市风险警示”。
对于前者,还有可能撤销”ST”标识;但后者,在当前环境下,大概率可能退市,投资者需要重点留意。正因如此,对于可能触发风险警示标准的,一定要留意。
二、被风险警示的详细情形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即ST标识:
1、占用资金和违规担保:公司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或违反规定对外提供担保)资金,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或金额超过1000万元,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清偿或整改;
2、无决议:董事会、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召开会议并形成有效决议;
3、无法出具意见和否定报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或未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4、生产经营不正常: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
5、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
6、连续三年亏损:最近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7、严重失信:公司存在严重失信,或持续经营能力明显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导致投资者权益可能收到损害的其他情形。
8、分红类ST标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公司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均为正值的公司,三年分红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将被实施ST。
三、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
最新规则看,退市包括强制终止上市和主动终止上市。强制退市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1、交易类强制退市
(1)连续120个交易日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创业板200万股),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
(2)上市公司股东数量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2000人(创业板400人);
(3)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均低于5亿元;
新规市值标准门槛提高了,科技板和创业板企业市值标准不变,主板A股企业市值退市标准提升至5亿元。
2、财务类强制退市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3)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细化了主板亏损企业标准从”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不足1亿”改为营业收入从现行标准”低于1亿元”提高至”低于3亿元”,并将”利润总额”纳入亏损考量范围,修改后指标为”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
3、规范类强制退市
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三项规范类退市情形:
(1)新增”资金占用”退市指标。包括控股股东或无实控人第一大股东资金占用占审计净资产绝对值30%以上,或者金额超过2亿元以上,两个月内责令改正但未实施;
(2)新增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情形。具体指标为,连续两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或未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三年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无保留意见的,对公司股票予以终止上市;
(3)新增控制权无序争夺退市情形。即”上市公司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公司有效信息”。
4、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
(1)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
(2)将“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标准修改为一年、两年、三年及以上三个层次:
一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30%,予以退市;
连续两年虚假记载金额达到3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20%,予以退市;
连续三年及以上年度存在虚假记载,予以退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150万存银行一年利息多少?2025年最新利率对比+高收益理财指南
2025-04-08 16:56
-
亲测有效!2025年打新股如何才能100%中签?
2025-04-08 16:56
-
2025年证券公司新客理财哪家高?(附理财收益计算器)
2025-04-08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