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重塑A股--其7
发布时间:2024-5-8 10:53阅读:155
重塑投资生态
回溯A股历史可发现,前两次“国九条”的出台均伴随着一轮牛市行情。2004年“国九条”出台后,2006年至2007年期间出现史上最大牛市,上证综指一度超过6000点;2014年“国九条”出台,2015年亦出现了一轮大牛市。
新“国九条”能带来新一轮牛市行情吗?
从出台时点、主要内容来看,历次“国九条”均是在市场相对低迷时启动。但本次新出台的国九条的基调和以往有所不同。2004年、2014年的“国九条”以发展建设资本市场为主,本次则是突出“严监严管”的基调。
券商端分析,2004年公布的第一个“国九条”政策主旨在于推动“股权分置改革”,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大幅扩容,意见出炉之后,市场经历了一年左右近30%的调整才开始启动。2014年推出的第二个“国九条”整体思路为鼓励金融创新、互联网化与引进外资,故其直接驱动2014年-2015年“水牛”行情。
“与前两次‘国九条’相比,本次‘国九条’的宗旨在于通过强化监管防风险引导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提升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而并非短期‘快牛’。”
多家券商研报认为,过往以私募为代表的活跃资金交易行为、投资理念或将被重塑,以红利为代表的“稳健”资产地位被史无前例地抬高。更有券商认为,新“国九条”开启红利时代,带动慢牛行情。
“未来A股将更重视基于股息率的投资体系。”消费、传媒、电子、家居、电新等一大批过去“核心资产”类的“白马”如能提升分红率,“白马”变“红马”,股价或获得稳定支撑,促使“白马”板块走强。
与券商研报相比,作为买方的公募基金对于红利的态度颇为微妙。事实上,在新“国九条”发布前的一季度,市场强烈的避险情绪已将红利风格推向一个新高潮。习惯了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们不屑于红利但又不想错过红利,“一头AI,一头红利”的投资策略愈发流行。
争议声中,红利板块的仓位进一步推高。据券商端统计,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加仓方向朝高股息板块中存在供给侧壁垒、行业格局改善、ROE稳定性上升的行业扩散,包括全球资源品、煤炭、电力、白电、铁路公路、造纸、面板、出版、运营商等。其中对铜、油的配置比例均创2010年以来新高并回到超配状态。
面对红利风格的全面走牛,多位基金经理表示,2024年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股东友好型企业”“高分红型企业”“以前很少投资的国企”。一些基金经理发现,“每一轮含权资产的价格波动,总会有契合时代背景的一批资产变得比过去都要贵”,因此得出结论,“利用历史估值水位评估投资机会是在刻舟求剑”。
也有许多基金经理持不同意见,尤其是在以寻找星辰大海的成长股阵营中。
“红利行情已经持续两三年了。我觉得现在不是刚刚开始,而是接近尾声。”A股大部分是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谈分红不可持续,没有太多意义。“制造业只能去卷,去投新产能,做技术改良。分红丧失的是未来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囚徒困境。”
“市场情绪总会存在惯性,市场悲观情绪的蔓延让低波红利资产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但从实际情况看,经济数据较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不必只盯着经济中阶段性疲软的部门,也要看到扎实的中国经济基本盘,不必过分悲观。”
“高股息策略长期回报偏贝塔,且并非低风险策略,投资更重要的是基本面和定价。高股息策略获取高的回报大概率来自其他因子的叠加,但投资者喜欢不断强化成功策略,偏好线性交易,而忽视实质风险的不断累积,如周期、成长、资本供给或创新等可能性均会挑战高股息的稳定性。”
也有发声,不必把短期分红收益率看得过于重要,长期分红能力更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以及监管和舆论的导向,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把股东回报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之间讨论的焦点。”市场风格确实存在演绎到阶段性透支的风险,但企业家群体在股东回报行为上的逐步改变,将为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带来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09:58
-
国庆中秋节前理财这样操作,躺赚“双重9天利息”!
2025-09-28 09:58
-
中长期利好,港股ETF应该怎么选?一览20+产品排行榜
2025-09-28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