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聚酯产业链年报PX、PTA、MEG、短纤投产周期错配,聚酯产业链寻求再平衡
发布时间:2023-12-22 09:56阅读:387
一、展望:PX方面,预计产量将维持高位,调油方面影响因素则趋弱,难以出现较大的套利窗口。PX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PX环节有望继续占据聚酯产业链利润中重要比例。
PTA方面,高投产周期仍未结束,产业集中度更加明显。绝对价格依然有望跟随成本波动,价格重心难以高于2023年,PTA加工费区间或进一步下移,逢高做空加工费将是首选。
MEG方面,产能高投产周期接近尾声,不过行业潜在供应压力仍是市场隐患。长期交易过剩的逻辑或被重塑,市场有望重新估值,关注阶段性供应收窄带来的做多机会。
聚酯及终端市场,外围最差的时候或已过去。聚酯产能增长尚可,利润或有修复,压力集中于瓶片市场。
二、PX:加工费高位运行
(一)、2023年PX投产集中于上半年
近年来PX全球产能快速增长,目前约8719万吨,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目前亚洲市场累计产能7892万吨,占据世界主导地位,是全球现货交易的中心。2019年起,我国产能开始大幅度增长,主要增量为我国炼化一体化装置。近年来龙头企业寻求产业链布局,供应端产能大幅扩张,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供需格局发生重塑,海外PX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压。随着几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构筑了“原油加工—PX—PTA、乙二醇—聚酯”的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目前我国PX产能基数已达4367万吨,进口依存度已下降至30%以下。
(二)、利润受调油影响明显,产能利用率提升
2022年底起至2023年一季度持续累库,主要是为了4-6月的传统检修季提前准备。2023年二季度后,随着PX新装置顺利出料,检修装置回归,产量明显提升,之后供需较为平衡,自三季度起延续了较高的开工率。近年一般认为目前PX-N加工费在200-250美元附近即可覆盖成本,部分规模较大、产业链配套更完善的厂家加工费可能更低。2019年恒力石化投产后,PX-N从500美元/吨迅速下降,2021年在高油价挤压以及供给体量大幅提升的压制下,PX-N最低曾经降至120美元以下,年均加工费只有214美元。2022年由于上半年投产较少,叠加调油逻辑,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运输,供应紧缺导致价格大涨,令加工费在三季度最高冲向685美元。不过,随着2023年北美调油前置提前备货,我国上半年投产慢于预期,加工费自二季度起长期维持在350美元左右高位。在3-4月的检修季与国庆前后旺季,PX自身价格也持续高位,更推动了加工费冲高至400美元以上,随着四季度新装置的出料稳定,终端需求低迷的负反馈作用下,PX加工费收窄至300美元附近。短流程方面,目前来看MX新增投产多以重整及乙烯装置配套芳烃抽提制取,且多是国有企业性质的上下游一体化企业,企业仅通过外采MX生产PX效益不佳,混芳产销受阻,短流程PX装置基本已被淘汰。因为6月公布的消费税政策影响,此前的混芳产销厂例如亚通石化、齐润石化等炼厂,也更多的调整为甲苯和二甲苯产销,导致了下半年炼厂供应逐渐偏宽,但仍以我国自用为主。MX制PX方面加工费此前常态化低位,三季度受消费税政策刺激,叠加旺季调油需求MX价格大涨,PX-MX价差进一步收缩。随着亚美价差缩窄,旺季结束,MX价格大幅度回落,在2023年四季度因为MX的下跌幅度超过PX,出现短流程装置理论利润显著上涨。
(三)、进口量与对外依赖度显著下降
2023年PX供应再度提升,但仍难以与下游需求完全平衡,需要进口货源来补充。2023年1-11月,PX进口量合计860万吨,较去年同期987万吨明显下降。另外,受2022年年中旺季美亚套利窗口打开,日韩PX部分分流至美国调油影响,以及2023年春季调油预期前置韩国厂商提前出口备货影响,进口量呈现在旺季下滑,四季度有所反弹的情况。总体来看,2023年我国进口来源构成变化不大,预计年末PX总进口量累计约925万吨,依存度将降至30%以下,亚洲PX竞争压力进一步扩大。
(四)、未来投产放缓,供需较为平衡
目前我国PX月均产量显著提升,供需情况较为平衡。今年是检修大年,前期产能利用率不高,随着调油逻辑走弱,亚洲PX装置负荷明显提升,产量增加明显。在2023年供给增长,下游消费量同时增加的背景下,整体看2023年PX社会库存变化不大。后期与下游的投产周期错配,PX下游需求支撑较强。预计2024年PX供应整体将维持新装置投产后,月均接近300万吨的较高供给量,需求方面则因PTA装置投产有一定支撑。2024年一季度受俄罗斯天气影响出货缓慢,石脑油存在一定的价格支撑,PX-N重心总体或有所下移,但空间相对有限。
三、PTA投产进行时,加工费大幅压缩
(一)、成本和供应挤压,利润走低
2023年PTA市场共投产新产能1250万吨,江阴汉邦的装置四季度虽有重启计划,但目前尚未重启,仍未算在产能列表中。剔除停产超过两年的装置外,预计年底PTA产能累计为8144万吨,产能增速为17.5%。截止到目前,龙头企业的装置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逸盛和恒力两大集团的产能占比达到48%,桐昆、福海创、新凤鸣和虹港等几大厂家占比累计也有1/4,目前PTA新装置的单套体量基本在250万吨或以上,规模大、集中度高成为行业的主要特点。
受调油的影响上半年PX价格一路高昂,带动PTA成本上行。同时,PTA行业供应也在不断扩大,现货加工费持续低迷,1-11月PTA现货平均加工费只有306元,其中在8-10月表现疲软,这三个月期间平均加工费只有121元。由于目前大炼化配套的装置占比较高,不少厂家的生产成本要低于市场价格预估成本,且上游PX的利润较为丰厚,因此从今年市场的表现上来看,现货企业对于单环节的盈利水平反应不太敏感,现货企业的开工率与盈利状况相关性走弱。1-11月PTA累计产量为578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6.2%。12月新增逸盛海南的供应,预计PTA全年产量明显抬升。随着PTA行业竞争加剧,21年开始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开始有退出现象,故我们看到21年之后PTA市场产能利用率较前期明显走低。23年由于市场利润持续不佳,企业有提前检修现象,上半年开工率只有76%,下半年不少装置已完成年度检修,实际供应有所提升。供需矛盾扩张的背景下,市场难有像样利润,11月中旬上游的让利给了市场极好的保加工费机会。
(二)、出口相对稳定,累库压力不大
从结构来看,印度、土耳其、越南、埃及和巴基斯坦等是我国PTA主要出口地,占比达到70%。由于印度对中国大陆PTA供应商的BIS认证到6月底到期,且不再新的认证名单之列,出口需求被前置,6月之后印度PTA进口量急剧下降,不过其他地区进口量保持增长。1-10月,PTA累计出口达到30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当。1-2月聚酯及下游与PTA的开工错配造成PTA市场大幅累库。不过今年二季度之后聚酯开工持续高位,PTA整体库存压力不大。2024年PTA国内供需状况依然不佳,预计出口量有望继续小幅增长。
(三)、2024年计划新增产能较多,市场依旧承压
由于利润不佳,PTA之前停车的装置难以重新开启,其中,重庆蓬威石化在今年4月开始屡次重启均失败,8-9月短暂生产,江阴汉邦被收购后也计划在23年四季度重启,但目前仍未有明确时间,其他100万吨以下的装置基本上已处于被淘汰的局面。
目前PTA行业仍处于白热化阶段。2024年有投产计划的有中石化仪征化纤300万吨和台化兴业,虹港、三房巷等产能的扩张。较为确定的是前两套,剩余部分装置在24年年末投产,可能会进一步推迟至25年。在投产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将更高,大型炼化厂家的加工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从而拉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加工费用,未来PTA加工费依然难以乐观,加工费均值有望进一步下移,不排除有更多缺乏竞争力的装置停车。
四、MEG:供需弱VS成本高,乙二醇未摆脱低位区间
(一)、乙二醇依旧在消化供给压力
自2020年起,国内乙二醇进入投产高峰,无论是一体化还是煤制产能都加快了投产步伐。近几年的年均产能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虽然逐年有下滑趋势,但新产能带来的供应增加不断转化为市场压力。在持续的产能增长背景下,乙二醇一直处于供需过剩局面中。
23年年内共投产乙二醇新产能370万吨,剔除25万吨长停装置,行业总产能达到2852.5万吨。其中一体化发展迅速、单套装置的体量较大,煤制乙二醇产能占比较前两年下滑。2021年以来煤制产能的占比稳定在36-37%附近。
(二)、一体化亏损严重,装置负荷偏低运行
在经历2022年以来的持续深度亏损后,炼厂对乙烯裂解下游配置进行调整。非煤制装置转产、降负频频出现,其中扬子石化、上海石化1#、辽阳石油、三江石化等转产较多,头部企业恒力、卫星、浙石化等也均有阶段性转产及做其下游的深加工的情况。今年一体化年均开工负荷不足60%。据了解,煤制乙二醇的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占比较大,因此对原料价格变动并不十分敏感。在高油低煤背景下,今年煤制MEG的平均开工达到51.5%,较去年平均抬升8.5%。1-11月MEG产量累计150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86万吨,预计23年产量增速为22%。
(三)、港口库存偏高,进口减少
上半年乙二醇港口库存先升后降,6月中旬在达到90万吨附近后继续攀升,近期港口库存维持在110万吨上方,累库有所放缓。乙二醇价格走势节奏也跟随库存波动。明年一季度或有季节性累库,不过对价格的制约影响有限。因台湾的南亚4#今年未生产,2#、3#自3月开始停车,来自台湾的进口量锐减。下半年以来,北美乙烷价格回落,北美化工装置保持高开工,供应增加下,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进口提升,沙特比例有所下降。23年1-10月国内进口MEG共58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8.4%。预计23年末MEG进口依存度降至30%。
(四)、后期新投产放缓
24年MEG新投产能速度将大幅放缓,投产列表中的装置实际投产时间都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一年MEG的供应压力将较前期减弱,值得注意的是,新装置在原料单耗等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在没有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新装置的开工率会偏高一些,预计24年MEG的整体利润将有所修复,存量产能的利用率将有提升空间。
五、需求:低库存、高开工、低利润,现实弱于预期
(一)、聚酯产能稳定增长,瓶片增速明显
2023年聚酯产能依旧稳定增长,年内累计投产高达1020万吨,产能增速为14.4%。在今年投产的聚酯新产能中,长丝和瓶片相当,均达到430万吨左右,占两者累计占比达到85%,短纤和切片分别为8.8%和6.7%。全年来看,聚酯开工负荷平均负荷达到84.5%,较去年提升4.1%。其中,二季度之后负荷提升明显,大部分在9成附近。2023年1-11月聚酯产量累计5666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6652万吨附近。尽管产量大增,聚酯库存指标表现良好,自2-3月季节性累库高峰出现之后,库存几乎是一路下滑,国庆期间的波动性走高,也在近期降价促销后再次回落至中性偏低区间。聚酯高开工、低库存的背后,市场价格受成本压制,利润苦不堪言。1-11月聚酯长丝POY的现金流仅为-84元,FDY现金流只有41元,短纤和瓶片市场同样不甚乐观。
和22年相反,曾经的明星产品聚酯瓶片因在今年新投的聚酯产能中大幅增产,占比超过4成,供需矛盾也随之恶化。23年瓶片加工费从年初的一千元附近一路下滑,四季度以来的平均加工费只有533元,同时在利润不断走低的背景下,瓶片开工负荷也明显下移,目前只有7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纺织业向东南亚等国转移,叠加我国技术水平优势,聚酯产品出口增幅明显。23年1-10月涤纶长丝累计出口338万吨,同比增长26.5%,短纤和瓶片累计出口101和367万吨,较去年同比增加25.6%和3%。根据往年惯例,国外客户大多存在年底备货需求,预期12月出口量仍将有所增长。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聚酯产品出口量仍或将持续保持较高增速。24年预计聚酯行业依然有较多的待投产产能。按照近三年平均9.3%的增速来看,明年约750万吨的装置均有望投产。在投产计划表中,瓶片占半壁江山,瓶片未来的利润仍难有起色,长丝利润或有修复。
(二)、短纤未来或迎来利润修复机会
据统计,2023年原生直纺涤纶短纤共投产68万吨,产能增速为7.6%。年内短纤投产量占聚酯新投产能的6.6%。1-12月短纤的产量累计约为770万吨,产量增速上涨12.4%。
近几年涤纶短纤的投产增速要弱于原料端。不过由于更接近与终端,在需求偏弱的背景下,短纤价格更多地跟随成本端波动。2023年上半年直纺涤纶短纤在高成本、弱需求的背景下,加工费大幅走弱,4月下旬现货加工费最低降至500元附近,即使是最先进的装置也难逃亏损。不过厂家大量的减产、降负下,行业开工率降至7成以下,支撑加工费的修复,5月中旬短纤现货加工费上涨至年内1200附近的高位。下半年在(840,1175)窄幅波动,四季度以来短纤开工率也维持在8成附近。
整体来看,23年短纤平均加工费为957元,较22年继续减少,平均开工负荷也同比下降近3个点至75.4%。短纤行业经历的二季度集中减产后,尽管下半年有所反弹,整体库存压力不大。由于直纺涤纶短纤与高强仿大化的下游领域存在较高的重叠,当二者价差小于1000元/吨时,再生短纤的替代优势就会明显减退。23年除了9月份价差短暂突破1000元之外,大部分在1000元下方波动。四季度以来随着原料重心下移,原生短纤价格跟随走跌,两者价差回落至五六百元低位。
下游来看,二季度之后纯涤纱处于高开工、高库存局面中,不过由于利润持续不佳,纱厂原料备货处于偏低水平。纯涤纱上半年表现尚可,下半年在盈亏线上下波动。四季度虽然有一定的反弹,但订单不乐观,纱厂备货意愿不强。未来来看,2024年预计投产的短纤新产能是仪征化纤、四川能投和桐昆恒阳,若全部投产,供给增速预计12%,同时原料端PTA供给端仍在高速投产周期中,短纤市场向上驱动依然面临阻碍,需求改善或对短纤利润有一定提振。
(三)、终端:依赖内需支撑,外销转好仍需时日
2023 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叠加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民经济总体向好,居民消费需求逐渐释放,服装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2023年三季度之后江浙织机和加弹市场负荷逐步攀升,全年平均负荷分别为67%和75%,较22年同比分别增加14%和12%。二三季度坯布库存中性,四季度以来虽有所攀升,但绝对值低于22年同期。
年初以来,旅游出行和社交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服装消费需求,加速带动服装消费的增长,主要纺服进口地区的进口量均有所回落。2023年1-10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为11126.4 亿元,同比上涨10.2%。从当月零售数据来看,服装鞋帽销售自6月之后提升明显,基本均在近年高位水平。良好的数据与去年低基数也有一定关系。但当前实体经济疲弱,收入预期下降背景下,消费降级明显,持续增长或依赖政策的刺激。外需方面,全球制造业 PMI 指数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下。海外市场面临环境依旧严峻,不断加息引发的信贷紧缩以及地缘政治的博弈持续等因素,导致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在通胀背景下,主要纺服进口地区的进口量均有所回落。2023年1-11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685.61万亿美元,下降8.9%。其中,其中纺织品出口1233.6亿美元,下降9.2%,服装出口1452亿美元,下降8.6%。未来外部环境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海外需求短期仍难有好转,关注海外去库情况,明年下半年或有改善预期。
六、2024年行情展望及策略
PX方面,预计产量将维持高位,调油方面影响因素则趋弱,难以出现较大的套利窗口。另外,短流程装置面临淘汰,PX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PX环节有望继续占据聚酯产业链利润中重要比例。PTA方面,高投产周期仍未结束,上下游的增速难以匹配,未来PTA行业竞争更加剧烈,产业集中度更加明显。绝对价格依然有望跟随成本波动,价格重心难以高于2023年,行业利润有望向两头转移,PTA加工费区间有望进一步下移,关注各环节投产情况,逢高做空加工费将是首选。MEG方面,产能高投产周期接近尾声,不过行业潜在供应压力仍是市场隐患。24年在新供应压力收窄情况下,产业利润或有一定修复。乙二醇长期交易过剩的逻辑或被重塑,市场有望重新估值,不再适合一味空配,关注阶段性供应收窄带来的做多机会。聚酯及终端市场,终端海外经济欠佳,外销同比偏弱,内销恢复较好,支撑终端需求。随着海外加息临近尾声,外围最差的时候或已过去。聚酯产能增长压力尚可,利润或有修复。瓶片在今年加工差大幅走低背景下,新投产能或不及预期。
七、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波动、新装置投产不及预期、装置意外变动
转自弘业期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