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金融:稳定资金再度入市,国债增发接续落地
发布时间:2023-10-25 08:56阅读:219
事件1: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10月23日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事件2: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一、“国家队”的历次出手与近期ETF规模的快速扩张
10月中旬汇金增持四大行后开始,昨日再度出手增持ETF。参考中国基金报资料显示:有分析称目前的“国家队”汇金公司和中证金融公司,实际上类似于境外市场的平准基金。据资料,汇金公司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对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权利和义务,对我国的金融改革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中证金融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唯一的转融通金融机构,其主要作用是向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服务提供配套服务;即金融机构可以将自身持有的资金和证券“借”给中证金融公司,也可以向中证金融公司“借入”资金和证券,这些业务被称为转融资和转融券。翻阅一些海内外的历史资料,财政部或央行是否可以向这些“国家队”直接大规模注资,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平准基金类似功能的重要标准。2015年证监会曾表示,央行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因此一定程度上,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平准基金”。
历史上汇金曾多次增持银行股和ETF,除本次增持ETF外,汇金曾分别在2013年6月和2015年7月增持过ETF。虽然多数时候市场筑底企稳并不是紧随着汇金增持出现的,但是基本上市场企稳会在接下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段之后出现,整体上看汇金出手增持银行股和ETF还是有助于A股夯实底部的。
我们按公告(或宣布)时间整理近年来汇金公司历次重要的对银行股以及ETF的增持操作如下表:
我们梳理了ETF产品规模的变化情况,发现今年以来股票型ETF份额增速快速提升,其中规模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宽基指数)ETF份额提升占总的股票型ETF份额提升的接近一半水平。而从不同类型的ETF份额角度看,与2022年底相比,当前规模指数ETF份额增速相对较快,整体占比即将追赶上主题指数ETF。未来汇金公司将继续对ETF进行增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资金或会延续今年以来“借道”宽基ETF产品“抄底”A股市场的态势。
二、跟踪巴以冲突演化方向,关注大类资产破局线索
巴以冲突之后,大类资产从整体上来看走出了俄乌冲突之后的格局,即一方面对于能源冲突供应链冲击有明显的担忧,商品结构上成本推动的特征仍然明显,另一方面对于美国财政在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继续扩张的担忧,美债利率继续上行一度突破5%。冲突发生后,沙以的和平谈判推进暂停,局势焦灼下,市场对于以色列和穆斯林世界冲突升级的担忧有所增加,这推升了能源和贵金属价格。从美债定价的角度看,能源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也会推升美债期限溢价的通胀溢价部分,支撑美债利率继续上行。这样虽然10月上旬美联储官员开始陆续表示经过持续的长端利率抬升后继续加息的必要性下降,但是对于财政扩张和通胀预期的担忧使得市场对于美债的长端利率进行了自主加息。这样能源的强势和美债利率的共振上行格局仍然没有发生系统性转变,在全球权益资产面临压力的大背景下,国内股指仍承压下行。
因此巴以局势的走势对于全球大类资产的影响显著。当前阶段,整个宏观环境的大背景是全球制造业的低位反弹仍有一定延续,但是能源和美债的利率的抬升分别从成本压制和金融紧缩两个方向上给资产价格以及经济施压。如果局势从焦灼向代理战争的升级进行发展,即以色列在推进地面行动的同时与穆斯林什叶派冲突升级,那么能源的成本冲击和的去杠杆的继续发酵,将继续施压增长定价的大宗商品,同时权益资产的Risk-off将进一步延续,继续面临极限测试。如果局势相对可控,并未在代理人战争方向上进一步升级,那么能源和美债利率或向高位震荡转换,那么避险类商品会有所降温,中下游工业品或有所反弹。就目前来看,仍处于相对克制的范围内,隔夜拜登表示,加沙人质释放后可以谈判停火,隔夜原油和美债利率有所回落,仍需继续关注局势后续的演绎路径。另外从政策角度来看,破局的重点还是关注中国财政的发力力度和美国货币的边际变化,如果中国的财政政策边际上继续发力而美国美联储向边际偏鸽的方向有所变化,则利好中美利差的修复以及风险资产的反弹,否则应该保持耐心。
三、新增国债额度助力经济韧性提升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具体来看,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按照公开信息来看,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方便提前进行发债筹资,稳定投资及经济预期。
资金的使用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此外,10月以来,内蒙古成功发行663亿特殊再融资债券,随后天津发行210亿特殊再融资债券。此后,22个省份公告发行约9563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按照公开信息来看,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存量债务的置换工作。按照当前的进度看部分省市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或已经超出本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对于额度的再审批与再分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放慢、基金性收增速回落,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特别是今年来,市场对于存量债务的化解问题逐步提上议程,除了财政发力外,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支持至关重要。近期央行发言人再次表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防范各个市场上的风险,以及不同市场间风险的传导。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当前央行的主要思路。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落地会对总需求起到提拔作用,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总体无忧,但是不太可能重新回到前期十分宽松的局面,货币分层现象或继续延续。
综上,近期巴以局势仍然是影响着整个大类资产主要变量,如果局势朝着相对焦灼和升级的方向发展,那么能源上涨推动美债利率上行的基础格局不变,权益类资产仍然面临着极限测试。而如果说美西方整体表现克制,以色列发起地面进攻推迟,并没有升级和伊斯兰世界的进一步冲突,那么原油和美债利率则会呈现高位震荡。目前来看,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有所回调的背景下,“汇金”再度入市增持ETF、中央财政将于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一万亿同时上调财政赤字率,二者对于市场信心将构成一定的提振。后续来看海外方面进一步关注美元流动性缺口的压力是否有持续缓解迹象,同时关注触发美债利率筑顶的信号;国内方面关注化债方面进程和增量国债的发行、管理情况。风险因素层面则继续关注地缘风险扰动下对市场风险偏好和全球流动性情况的影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