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能源篇)原油需求仍呈现较强韧性,油价仍然走供应紧平衡逻辑
发布时间:2023-10-24 15:23阅读:56
10月中旬,国际油价总体呈现上涨态势,持续回补中国双节期间的跌幅,布油已重新站上90美元/桶位置,WTI也以回升至88美元/桶附近。
双节期间的油价下跌被多家机构解读为“对需求的担忧”,若按此逻辑来看,油价的上涨回补跌势比较符合预期,中国和美国(全球第一、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的炼油数据均显示出了原油需求有充足的韧性:中国原油加工量持续增长,美国炼厂开工也较过去五年同期高3%。因此前期对需求疲弱的担忧再一次被市场消化。
同时,动荡的地缘局势和原油库存尤其是WTI交割地的库存低位也是近期推涨油价的重要因素。因此综上来看供应的紧张或收紧预期仍然是油价运行的主逻辑。
1.库欣地区原油库存降至2014年10月份以来最低
截止10月13日当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原油库存2101.3万桶,为2014年10月份以来最低,比前周减少75.8万桶,比过去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低44.5%。
库欣原油库存已经创下页岩油时代以来的最低季节性水平。随着供应端OPEC+持续提供较强的减产力度,以及需求侧相对韧性,原油库存继续下降。由于低位库存中很大一部分可能还被用于维持管道运输,不能用于WTI原油期货合约交割,库欣库存水平可能已经接近“罐底”水平,这将大大增加期货“逼空”的可能性,结合近期地缘风险激增,需警惕油价跳涨的风险。
2.中国需求:中国原油加工量保持较快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原油加工保持较快增长。9月加工原油6362万吨,同比增长12.0%,环比8月小幅回落1.65%,日均加工原油212.1万吨。1—9月份,累计加工原油5.5亿吨,同比增长11.5%。
今年以来,我国原油加工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4月以来单月均保持同比超10%的增长速度。9月原油加工总量环比小幅回落,但日均加工量约1548万桶,达到今年最高记录。8月以来在原油成本支撑和需求好转的利好下,炼厂持续提升开工负荷率。据卓创资讯监测,9月主营炼厂和独立炼厂的开工负荷率均达到年内最高水平,其中主营炼厂开工率更是一度接近85%,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按照总量来看,1-9月原油加工量约1484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增加157万桶/日,较2019年增加了210万桶/日。原油加工量较快增长一方面显示我国工业生产活动有序向好恢复,利于GDP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好于市场预期,也印证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在今年国际市场对中国石油需求增量关注度较高的背景下,国内石油需求增长也将对国际油价形成一定的支撑力。
3.美国需求及库存:美国原油加工量仍然未回升至较高水平
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0月13日当周,美国炼厂加工总量平均每天1539.6万桶,比前一周增加19.2万桶;炼油厂开工率86.1%,比前一周增长0.4个百分点,比过去五年同期高3%;美国汽油库存总量2.23301亿桶,比前一周下降237.1万桶;过去的一周,美国石油战略储备稳定在3.51274亿桶。
从美国炼厂的开工情况来看,虽然近期炼厂开工率连续下降,但一方面符合季节规律,另一方面即便当前86.1%的位置,也较过去五年同期高3%,同时从周度数据来看本期数据较上一期有微幅回升。炼厂开工回升,但美国汽油库存仍然有超过230万桶的下降,这也反映出美国汽油的需求(外需+内需)仍然呈现一定的韧性。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美国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库存仍然处于较低位置,尤其是美国SPR库存在经历了8周补库后仅上涨了4521万桶,仍然处于历史低位,这一位置不利于应对复杂的地缘动荡,未来仍然有进一步补库的需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