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纪要20230404(有色、钢材、铁矿石)
发布时间:2023-4-4 09:02阅读:3176
文章来自——光大期货研究所
铜:强预期弱 兑现 铜或现冲高回落
1、宏观。海外方面,美联储连续快速加息的“后遗症”开始显现,欧美中小银行先后爆发挤兑风险,虽然在央行和政府的快速提供流动性和不断斡旋下该事件走向缓和,但潜在的“黑天鹅”风险并不能有效排除,另外控通胀和金融潜在风险下,美联储政策陷入两难,市场押注美联储政策转向,风险偏好也迅速回暖,并导致美元指数走弱,但站在高利率环境以及潜在金融风险的角度去思考,海外的经济或需求前景已并不能成为支撑大宗走高的因素;国内方面,经济修复仍在进行,市场回暖偏缓慢,且国内传统旺季下,政策支持力度开始放缓,“稳增长”和“调结构”并行下需求或始终面临不温不火的局面。
2、基本面。铜精矿方面,国内TC报价维系在偏高位运行,说明国内铜精矿实际仍偏宽松,但冶炼环节产能提速或影响铜精矿预期供求。精铜方面,一季度国内铜表观消费累计同比增加3.35%至340.16万吨,实际消费累计同比增加1.75%至317.14万吨。一季度从铜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可以看出,需求呈现缓慢修复,但也可以推测出基建及新能源方向好于房地产需求。库存方面来看,截止3月31日全球铜显性库存较去年末统计增加18.1万吨至45.4万吨,高点为58万吨,其中LME库存下降2.42万吨至6.4752万吨;国内精铜社会库存较去年末统计增仓10.4万吨至20.19万吨,累库高点为32.99万吨,国内保税区社会库存增加11.79万吨至17.26万吨,累库高点为20.06万吨。国内累库后的快速去库,为价格提供了良好支撑。
3、观点。二季度初,铜无论宏观还是基本面面临较好的局面,一是欧美银行业事件缓和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二是国内基本面从数据上看表现较好,特别是3月需求恢复较快;三是内外去库格局不变,特别是国内去库较往年较快,因此铜价存在冲高的预期。但也并无隐患,一是内稳外忧的宏观环境下,需求前景本身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特别是海外需求前景下降下,国内也面临出口压力;二是当前国内基建(偏电力电网)需求较好,去年四季度订单陆续下达下,也带动下游的一轮补库并推动国内快速去库,但该部分订单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另外房地产用铜依然表现偏弱,精铜库存转化为成品库存导致库存存在结构性矛盾。综合来看,二季度初铜价或推升至7万~7.3万元/吨区间,但潜在的风险以及需求弱兑现下铜价或难站稳并最终回落,但回落时间点较难判断,笔者认为可能在4月中下旬(强预期高点)或5月中下旬(传统旺季高点),注意操作节奏。
镍&不锈钢:供强需弱 静待改善
1、从供给来看,镍产业链上各产品产能产量均有增长。去年一级镍品供应紧张的格局已经扭转,纯镍有增量投放市场,叠加下游需求未见明显起色,镍价下行,同时压制产业链上其他产品价格。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由于硫酸镍和一级镍品价格出现了倒挂的现象,由青山委托格林美生产电积镍的事情引发市场关注,但从当前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价差的收窄,硫酸镍制备电积镍动力已经减弱,目前拟用硫酸镍生产电积镍产线的情况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2、从需求来看,节前对需求的强预期没有如期落地,价格超预期下跌使得产业链出现负反馈现象,弱现实逐渐削弱强预期。从不锈钢行业来看,1月春节因素影响,钢厂提前进入放假和检修中,并对节后需求具有较强预期。节后强预期逐渐被弱现实削弱,虽然地产开工销售情况有所回暖,但是在一季度并没有传导至不锈钢行业。三月不锈钢开始有去库的痕迹,但是力度和速度不足以提振市场情绪,下游悲观情绪浓厚。不锈钢的“高库存、高排产、高成本、弱现实”的矛盾只能由市场实际需求落地解开,预计二季度将会逐渐打开新局面。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2022年12月结束的国补政策引发消费者在去年下半年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成倍增长,而国补结束后,虽然地方政府相继出台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但并未明显在需求端体现。后为刺激需求,政府出台了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一季度国内整体汽车行业面临过剩问题,车企采用价格战抢占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同时价格战也逐渐对上游生产端产生一定负反馈作用。中汽协预计新能源汽车行业预期增速仍有35%左右,由于当前市场需求仍然偏弱,适当调低预期至20%-25%,仍然有一个较高的增速,市场对新能源产业还是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从合金行业来看,当前市场生产的电积镍对标俄镍,俄镍份额将被挤压,合金对纯镍的需求在今年有望提升10-15%至12-13万吨,但由于基数较低,在绝对量上增量不大。从电镀行业来看,近年来稳定在年需求量5-6万吨,难有新增量。
3、综上,一季度由于实际需求并没有明显体现,市场的强预期被逐渐削弱,镍价中枢大幅下移。二季度预计需求将逐步回暖,带动下游行业走出困局。短期来看,供强需弱格局下,叠加LME拟计划在中国推出新的现货镍市场的新动向,镍价中枢仍有下移空间。
铝:去库支撑,上行有力
2023年一季度铝价震荡整理,31日沪铝主力收于18715元/吨,整体涨幅0.1%。
1、供给:一季度国内电解铝产量990万吨,同比上涨4.7%,运行产能4019万吨,开工率88.8%。西南电力问题显著,贵州三轮减产94万吨后,云南三大铝企在能耗管控通知下达后陆续减产78万吨,减产规模20%。其他未受电力困扰的地区投产进度较为顺畅,随山东移产驱动下贵州复产也开始稳步推进。年内新增投产计划177.7万吨,一季度已投产20.2万吨,待投产能157.5万吨。
2、需求:一季度下游订单表现稳步复苏,综合开工不及预期。下游加工PMI均值52.45,同比上涨28.7%;平均开工率61.69%,同比下滑4.62%,环比下滑4.3%。分板块来看,铝型材同比下跌7.5%至58.78%,铝板带下跌4.42%至76.42%,铝箔下跌4.02%至80.36%,铝线缆下跌0.38%至51.9%,原生铝下跌9.39%至55.87%,再生铝下跌5.42%至46.8%。加工费维持坚挺态势,铝棒加工费多地上调50-180元/吨不等;铝杆加工费上调75-300元/吨,铝合金A380持稳,ADC12、A356及ZLD102/104下调250元/吨。
3、库存:交易所库存方面,一季度LME累库12.51万吨至53.24万吨,上期所沪铝累库6.69万吨至22.64万吨,社会库存方面,氧化铝整体小幅去库0.2万吨至25.5万吨;电解铝社库先增后减,整体累库10.2万吨至108.8万吨;铝棒库存低水位先降后增,整体呈现去库4.35万吨至15.75万吨。
4、观点:硅谷及瑞信银行风险事件先后爆发,资金避险情绪较为浓厚下铝价涨势受到限制,随着美联储放缓加息预期后盘面逐渐回归基本面逻辑。供给端,年内增产计划集中在二季度进行,关注到其中云南宏泰贡献108万吨核心增量,但水电实际表现存疑,投复产均存在推迟可能,二季度产量增长空间难言乐观。需求端,强预期与弱现实仍存在分歧,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并网项目推进速度可观,线缆板块相对坚挺;传统板块中竣工的修复更具确定性,建筑型材板块在4月传统旺季时存在一定的回暖预期。当前社库去库呈现加速态势,在需求边际向好逻辑中,二季度有望超预期降至70万吨下方。铝价支撑有力,波动重心存在上行可能,警惕突发事件宏观扰动以及银四需求落空风险。
硅:成本倒挂,降无可降
一季度工业硅期货大幅走弱,31日主力2308收于15515元/吨,整体跌幅13.3%,现货价格延续下行后企稳,不通氧553#降2150元至15850元,通氧553#降2100元至16200元,421#降2300元至17100元。
1、供给:一季度国内工业硅总产量达78.85万吨,同比增长5.8%,环比减少9.7%;三大产地中,新疆产量39.7万吨,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占比增长8.4%至43.4%;云南产量10.94万吨,占比下滑4.8%至14.9%;四川产量6.87万吨,占比下滑2.2%至11%;季度平均开炉量减少32台至320台,开炉率下滑5.1%至44.7%。二季度国内工业硅企业计划增产规模70万吨,包括云南合盛硅业40 万吨、甘肃河西硅业20万吨以及新安硅材料10万吨。
2、需求:一季度国内工业硅表需在63.13万吨,同比增长9.7%,环比减少18.1%。其中DMC产量达41.9万吨,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2.6%;多晶硅产量26.39万吨,同比增长92.6%,环比增长5.5%;1-2月铝合金产量181.4万吨,累计增长6.7%,预计一季度铝合金产量301.4万吨,其中耗硅测算量约13.56-21.1万吨。1-2月工业硅净出口8.82万吨,同比下滑12.7%。综合实际消费量62.7万吨,同比增长6.8%,环比减少12.5%。一季度合盛硅业新投20万吨DMC产能,二季度内蒙兴发20万吨待投;多晶硅二季度计划增产35万吨,包括东方希望25万吨以及新疆大全10万吨。
3、库存:一季度国内工业硅整体去库6460吨至22.50万吨,其中厂库整体累库340吨至11.38万吨;三大港口库存,黄埔港持稳在4万吨,天津港累库3000吨至2.9万吨,昆明港去库6000吨至4.6万吨。
4、观点:在南北供应不均、现货市场分化下,高品位硅价受到明显拖累,高低牌号价差持续收紧。西南硅厂在电价高企的强压下已经面临成本倒挂局面,自发停产规模持续扩张,市场流通停滞下贸易商成为唯一活跃方。终端需求迟迟不见响应,有机硅单体企业降库压力显著,对原料几无新增采购需求;多晶利润仍较为丰厚,企业继续保持较高积极性生产,新增产能爬坡速度较快,过剩格局仍待消化。二季度从目前形势来看,下游在接货无力的基础上,买涨不买跌的情绪开始发酵,基本面上利多因素不强,基本不存在大幅看涨预期,但硅价跌破成本线后,下跌空间已经不大,最高可能横盘整理后,静待新机进行小幅修复。
一、钢材总结:从预期到现实,需求是主要矛盾
1-2月份地产市场边际复苏,基建、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钢材需求有所回暖,尤其是工业材需求较好。但当前地产商信心及居民消费仍然不足,地产复苏之路将会非常漫长,仍将成为国内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
1-2月粗钢及生铁产量同比、环比均大幅增长,春节后煤焦的下跌已经使得钢厂利润阶段好转,后期钢厂产量仍将进一步释放,不过产量释放强度还取决于需求端的表现及后期利润变化。
1-2月份钢材出口超预期增长,目前海外钢价仍处于上行趋势中,国内部分钢厂出口接单已经到5月份,出口高位给了钢厂较强的挺价意愿及信心。但随着海外钢厂逐步复产以及欧美银行业危机蔓延,出口市场也将逐步面临压力。
目前五大品种钢材库存处于历年同期偏低水平,钢厂铁矿石、煤焦、废钢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库存低位对黑色商品整体走势将形成提振,负反馈格局难以形成。
整体看二季度国内经济复苏较为确定,钢材市场供需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市场博弈的焦点更多在于需求回升的力度及节奏。同时,海外因素对二季度钢材出口以及市场情绪仍将形成扰动。预计二季度钢材价格整体难以出现流畅行情,盘面主流运行区间或为3900-4400元/吨,热卷价格整体表现或仍将强于螺纹。
二、铁矿石:二季度供需双增,关注价格监管风险
供应端,二季度海外供给持续回升,预计四大矿山发运量环比增加2200万吨。今年FMG的Iron Ore项目计划于今年一季度末投产,二季度或有增量。力拓和BHP发运量稳步增加,尤其是二季度为BHP财年末冲量,预计二季度环比增量明显。预计二季度澳洲三大矿山环比增量为800万吨左右,其中力拓环比增加140万吨,BHP环比增加450万吨,FMG环比增加210万吨。年初巴西受到降雨天气影响,发运量有所下降,不过目前已稳步回升。由于一季度VALE发运量偏低,天气好转后,二季度将会有明显增量。预计二季度VALE环比增量为1400万吨。今年非主流矿发运量较去年下半年有所回升。一部分增量来自于调低关税后的印度。预计二季度非主流矿进口量4300万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在“基石计划”的推动下,国产矿的产量将逐年有所增加,增量来自于辽宁河北安徽等地。但增长节奏受制于需求、安全检查等因素影响。
需求端,二季度终端需求继续回升,但需求回升程度是否符合市场预期,需持续观察。预计二季度日均铁水产量将回升至245-250万吨左右,受制于钢厂利润偏低情况,预计在当前高位上回升幅度有限,需要关注后续的压减产量相关政策进展情况。
供需推演:二季度铁矿石供应端将有明显增量,叠加需求端铁水产量逐步增加企稳,预计港口库存将会先降后增。但进入5、6月份随着到港量的逐步增多,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预计港口库存六月下旬降至1.22亿吨左右后,或将重回累库走势。
综合来看,二季度基本面或呈现供需双增的局面,供应的增量逐步体现,港口库存将会先降后增,6月末预计至1.22亿吨左右。目前需求回升强度仍需继续观察。需求的持续增加和偏低的库存水平对于铁矿石的价格有着强支撑。但价格上涨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发改委多次发声,铁矿石期现货面临的监管力度加码,需要警惕政策监管的风险与影响。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具体产品、业务的推介以及相关品种的操作依据和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自负盈亏,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