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现代人的存钱罐:增额终身寿险
发布时间:2021-11-16 21:49阅读:439
如今我们的消费,大部分都是使用扫码支付,甚至不少朋友会绑定信用卡来支付。就这样无意间,消费变得不再有上限,有可能下个月的工资还没发下来,这个月的信用卡就要还不上了……
我们电子化的消费习惯,也使我们很多朋友没有养成很好的储蓄习惯,以至于家里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
时间倒回到我们小时候,相信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存钱罐,这个存钱罐是家里一旦需要用钱时,最终的底气。
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现代人最稳妥,且会自己慢慢生长的存钱罐。
1
什么是增额终身寿险?
增额终身寿险,就是保额会以一定的利率逐年递增的长期储蓄保险。我们在银行的时候,理财经理经常给我们推销的产品,往往就是增额终身寿险,它比我们银行中的理财产品,更保本,还能省心的自己可以复利增值。
2
增额寿的优点(功能)
1、起购门槛低,高预定利率,终身锁利,复利增值
增额终身寿的产品起购门槛低,通常产品起购金额为1万元,部分产品的期交产品1000元起步,利率大约在3.5%-3.8%左右。保额递增利率和现金价值递增情况都会写进合同。
不过,每款产品的基本保险金额是不同的(“基本保险金额”是合同约定的保额,以此为保额递增的基础),所以保额递增利率是3.5%还是3.8%并不能直接决定最终能取得收益的多少,还是要看具体产品的利益演示表,最终取得的身故给付金,是按照具体的保费缴纳年限而异的。
2、投保年龄宽泛,可隔代投保
增额终身寿险的可保年龄在7天-75岁左右,如爷爷奶奶可以为孙子、孙女、外孙和外孙女投保。
3、保额可以增加或减少,灵活
增额终身寿险均具有减保功能,不少的产品还可以做保额增加。当前购买将收益率锁定,后期仍可以追加保额;而减保功能也是比年金险更灵活的地方,实现为孩子配置作为教育、婚假、自己养老等需求,可以按照各自的需要随时取用。
4、可以保单贷款,资金周转灵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小企业主,不免会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的时候。增额终身寿险具有低息贷款的功能,不需要复杂的资质审核,既可以在不动用保险资产的情况下,取用6个月以内的低息保单贷款。
部分增额终身寿险是可以灵活转换为年金的,比如,当被保险人60岁或70岁时不想自己减保领取,也可以转换为年金,像发工资一样,每月或每年自动打钱到自己的账户上。
5、缴费期更灵活
增额终身寿险可以月缴、年缴,缴费期在趸交/3年/5年/10年/15年/20年,可短可长。可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存钱预算可能会比较少,用好这个理财工具,可以聚沙成塔,十几二十年后,会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6、领取时间与金额灵活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财产能够给到自己想要给到的人,而增额终身寿险,完全可以实现将保额在什么时间、分几批、多少钱、给到谁的特点,解决我们的传承担忧。
3
增额终身寿险在哪里买?
我们购买保险有五种渠道,分别是:
保险代理人渠道、银行保险渠道、电话销售渠道、互联网渠道以及保险经纪人渠道。
这里想给朋友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最近有一位客户找到我,这是一位56岁的姐姐,她焦急地跟我说:某银行理财经理给她推荐了一款“富德生命”的增额寿产品,由于理财经理“神魂颠倒”的推销,在自己并没有搞明白买的是什么的情况下,没有招架住攻势,就买了这款产品。
然而,这份保单的被保险人是她本人,大姐认为给自己存不如给孩子存,可是尽管她多次找到这位理财经理,想要将被保险人变更为她女儿,进行退保重新购买,但她还是被银行理财经理劝了回去,而这位理财经理最终是在保单犹豫期15天过后,才让客户来领取保单。
讲这个小故事,是想告诉亲爱的朋友:
无论作为保险代理人渠道、银行保险渠道、电话销售渠道、互联网渠道的某个渠道,本质上都是以销售某一两款产品作为导向来向客户推荐的,无论你是男女老少,无论这款产品是否满足你的需求,他们都会面向所有客户进行统一的销售,即便它是出现在银行大堂前的小黑板上,同样不一定最适合你的产品。
4
哪家产品最好呢?
我们买保险,一定要从自身需求出发,所以一定要警惕那些跟你说“这款产品最好”、“我们家产品最好”的人。
由于保险合同是法律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保险产品的优劣,是由保险条款决定的,银保监会以其按照《保险法》及《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对每一份保单都保证托底兑付风险。
而往往我们会了解到,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也并不销售“我们听过的”保险公司的产品,况且,“我们听过的”保险公司,仅仅是因其花的广告费多、办公场所绚丽、销售人员多,而这些,都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反而其产品却往往并不适合我们自己。
保险,其实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保障,选择一个靠谱的保险经纪人,理智选择适合我们的产品,才是一个明明白白的选择。
所以,明明白白的你,准备好自己的存钱罐了吗?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货币基金TOP10出炉!(收益超活期5倍)
2025-02-21 16:47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2-21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