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 | 滞胀来了吗?
发布时间:2021-7-9 15:21阅读:333
论市 | 滞胀来了吗?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上行幅度超出之前市场一致预期, 5月国内PPI同比高达9%、美国CPI同比高达5%,很多投资者担忧投资时钟进入滞胀期,权益类资产将无投资机会。展望21年下半年,通胀压力能否缓解,经济周期真进入滞胀期了吗?股市还有机会吗?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这个话题,笔者进行了些梳理与思考,供读者们参考。
市场担忧滞胀
近来我国资本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开始升温。以PPI为例,PPI当月同比增速从去年10月的-2.1%已经上涨至今年5月的9.0%,大超市场预期的8.5%,已经超过了上一轮2017年的最高点7.8%,创下13年新高。与此同时,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18.3%,由于基数效应,之后三个季度的增速大概率逐季下降,因此组合起来看,今年二季度GDP和PPI的组合似乎呈现了滞胀的特征。
真实的定位
从表观数据看,市场的上述逻辑看似正确,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认为由于2020年一季度疫情原因,导致今年一季度GDP数据同比大增,往后几个季度增速降低,表观增速大幅波动只是因为同比数据受到了低基数的扰动。考虑基数效应后今年投资时钟到底处于哪个阶段?基于Wind一致预期下的宏观数据并计算两年年化增速来刻画今年的宏观环境:今年一季度我国实际GDP两年年化增速为5.0%,基于万得一致预期的GDP单季度两年年化增速在剩下三个季度分别为5.7%、5.6%和5.9%,因此今年经济其实是向上的;通胀方面,虽然PPI当月同比增速在5月高达9.0%,但两年年化增速仅为2.5%,年内基于万得一致预期的PPI两年年化复合增速将基本维持在1.5%左右,今年其实通胀压力并不大。
流动性方面,去年10、11月社融和M2同比的见顶标志着我国宏观流动性边际收紧。笔者倾向于认为当前处于美林时钟的过热期(经济基本面向上、通胀上行、流动性边际偏紧),尚未到滞胀期。通常来看,经济周期处于过热期,股票市场依旧是有机会的。
投资机会
政策层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今年我国CPI走势前低后高,全年的CPI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意味着我国今年的通胀压力不大,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稳健中性“不急转弯”,缓解了市场对因通胀上升而引起的流动性收紧担忧,利好市场。资金层面,已有增量资金进场,体现为:5、6月份开始,公私募基金发行回暖;北上资金截止6月中旬,今年已净流入超过2100亿元;融资资金稳步上升,接近1.6万亿等。
板块方面,建议关注景气度高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医药、医疗保健、以及调整到位的高端白酒与食品饮料。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什么是滞胀?与通缩有什么区别呢?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