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两极分化 下半年会不会逆转?
发布时间:2021-7-9 15:19阅读:205
市场风格两极分化 下半年会不会逆转?
今年春节后,市场经历了一波较大较快的回撤,3月初市场企稳见底后,开启了较为强势的反弹,然而反弹持续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市场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一方面,半导体、新能源等创新成长板块在反弹时迅速走强,不少个股创出新高。另一方面,许多蓝筹白马股,虽然经历了同样幅度的下跌,但在随后的反弹中较为乏力,远远没有收复失地,甚至还在不断创新低。
各机构对于这种分化也已经“吵翻天”,有人认为“成长性是最大的确定性”、“想要稀缺的高增长股估值便宜,可能要等到西湖水干”;也有人说“大家不妨在市场热衷于赛道投资、趋势投资的时候,多考虑风险;等到市场开始非常谨慎的时候,再多想想远景和未来。”
最为典型的就是已经被股民们戏称为“价值三傻”的三家蓝筹公司:中国平安、万科A、美的集团,他们分别是保险、房地产、家电行业的龙头股,但不仅没有跟随市场反弹,股价还屡创新低。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局限在这些少数几个公司,而是已经形成一个市场现象。如果比较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科创50指数等等,可以明显发现,虽然这些指数都在今年春节前后同时遭遇重创,但从创伤中走出来的速度大不相同。有的在下跌后原地踏步,有的却已经迅速收复失地,并且创出新高。
那么,下半年市场风格是否会切换,趋势是否会逆转呢?想要得出答案,就要分析这三个月市场分化的原因。
我们从对比最为明显的指数入手,也就是上证50和创业板指,如下图:
从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个指数下跌时间和幅度相近,但从见底时间开始就出现不同了,创业板指是3月25日见底,随后持续反弹,而上证50直到5月11日才见底,反弹后却又连续回落,基本回到了前期低位。
那么,在3月25日-5月11日期间发生了什么,就是我们分析出风格分化原因的关键。
股价P=业绩EPS*市盈率PE,也就是业绩和估值,因此,我们从业绩和估值两方面分别分析。
从业绩上看,3月底-4月底,正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预告,以及年报和一季报正文的披露时间。而从两个板块的业绩情况来看,无论是净利润增速还是ROE增速,创业板指数成分股都比上证50指数成分股明显高出不少。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年报合计净利润增速为32%,一季报增速为92%,而上证50指数成分股分别是-2%和43%。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年报整体ROE增速为3%,一季报增速为45%,而上证50指数成分股分别是-13%和30%。
因此,尽管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业绩增长也不错,但和创业板相比则逊色很多,市场“用脚投票”选择增速较快的板块,也合情合理。
从估值上来看,宏观市场也给出了支持条件:
3月底至5月,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拆放利率都走出了一波趋势下行,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对成长股的利好更明显,因为当前机构资金青睐自由现金流估值法(DCF),而DCF估值法中,无风险利率即贴现率,1+贴现率作为分母被计算年份指数级放大,所以即使很小幅度的下降,也可能导致DCF市值计算结果的大幅提高。
分析了以上两方面原因,我们的问题就有眉目了。市场风格是否会切换,取决于我们分析的两方面原因是否会变化。
首先看业绩,二季度宏观上最大的主题就是通胀,业绩高增长的板块预计集中在通胀品种相关的公司,创业板指的业绩增速是否还能成为市场最亮眼的则有待观察,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着重关注中报的预告,或可管中窥豹。
其次看估值,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拆放利率经过连续下行,已经触及或超过年内低点,同时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已经开始逐渐释放,那么利率进一步下行的逻辑存疑,若出现边际向上的预期,则相应逻辑可能逆转。
总的来说,本轮反弹行情经过3个月的演化,风格分化已到极致,分化的背后确实有业绩和估值的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