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货币面纱观”及其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8 15:30阅读:724
关于货币是否能对经济发生实质性影响这一问题,在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中有不同的看法。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以及后来的萨伊(J.s.Say)等就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机制能得到自动调节并保持充分就业均衡,所以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的交易工具,是经济活动的一层面纱。这种“货币面纱观”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它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和支出等发生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这显然是低估了货币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这种观点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的主要内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一直认为,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货币的价值是在进入流通以后,通过和商品的交换比例表现出来的。因此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有影响,但对其他实际经济变量无多大作用。
对这种“货币面纱观”,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给予了否定。瑞典学派创始人克尼特·魏克赛尔(Knut Wicksell)在他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就指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即媒介资本借贷。”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则充分肯定了货币对总产出、就业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通过货币数量变动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变动,从而可使生产产量和就业水平发生变化。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n)虽然认为货币数量变动主要在长期内影响物价,但他也肯定了货币数量变动在短期内会影响产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什么是炒股大局观?股票市场的大局观有什么作用?句句精华!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