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8 15:30阅读:1241
1.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在商品经济中,任何企业和个人要从事商品生产,都离不开一定数量的货币。人们在开始从事生产活动之前,需要用货币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没有这部分货币资金的垫付,生产就无法进行,此时,货币作为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当生产启动后,需要追加资金,或者商品销售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投入再生产过程,此时货币就发挥着持续推动力作用。一个企业一旦失去货币,其生产过程就难以为继。
2.货币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人们可以利用货币作为记账单位来计算价格、成本和利润等,以此来衡量微观经济效益的高低,这有利于经营者对经营决策方案作出正确的选择,也便于经营者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3.货币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在现行的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收入分配必须借助于货币来实现。企业要利用货币指标考核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然后根据考核的结果,以货币方式支付报酬。用货币方式支付报酬,既方便又准确。
(三)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货币通过发挥它的职能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要正常发挥货币的积极作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要币值稳。只有当货币币值保持稳定,货币才能正常发挥交换媒介的职能,才能稳定地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如果货币币值剧烈变动,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会影响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货币币值的状况对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币值不稳,人们就难以选择货币作为财富价值的贮藏手段,也难以利用货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次是有一个调节机制使货币的流通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化经济和商品市场状况的变化,货币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减变化,这就要求货币供给应该具有弹性,才能实现货币供求的均衡和货币的正常流通。在商品和金属货币制度下,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供求具有自发调节的机制;但信用货币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需要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使货币供给量能够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否则货币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