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还是有不少朋友咨询“职工医保新规”的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0-11-17 18:31阅读:708
早在今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则关于职工医保新规的征求意见稿。
全名比较长,叫《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虽然还是“征求意见稿”,但也指明了接下来医保的改革方向。
我看完了整篇稿子,发现变化比较大,影响也比较广泛,毕竟涉及到了3.3亿参保人员。

今天给大家解读一下,其中最关键的3点。
门诊也能用医保报销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城市都是需要住院才可以报销,门诊看病不行,只能花个人账户里的钱。
但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并不多,有些常见病费用很高,患者的负担就比较重。
只有个别的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深杭等)支持门诊报销,而且报销门槛较高。
比如北京的职工医保门诊,设置了1800元/年的免赔额,超过1800元的部分,按照二级医院70%、三级医院90%的比例报销,最高2万。
根据《意见稿》,将来各地的门诊费用都纳入到了报销范围。
而且,报销比例不低于50%,这是最低限制。
也就是说,职工个人只需要承担医疗费用的50%,还可以用个人账户的余额支付。
比如,A在门诊看病花了1800元,没达到免赔额,需要自费。但是A的个账里只有1000元,在花光余额之后,还要自付800元。 新规实施后,至少能报900元,个人账户里还有余额,也不用自己再付钱了。
我个人觉得,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方式。
先支持“高血压、糖尿病”等花费较多负担较重的慢性病门诊报销,再逐步把常见病、多发病等也纳入到报销范围。
像术后抗排异治疗,癌症放、化疗,透析等达不到住院标准,只能在门诊治疗的,将来也可以报销。
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患者们的负担。
而且,随着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待遇支付可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退休人员是求医问药的主力军,如果将来门诊报销可以高于50%,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个人账户里的钱会少一些

稍微介绍一下,目前我们的职工医保有两个账户,分别是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个人账户:顾名思义,里面的钱属于我们自己,主要用于平时看病的门急诊、定点药店买药;
统筹账户:国家统一调配,用来支付当年的医保开支,个人没有支配权。
自己缴纳2%,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企业给我们缴纳6%(北京、上海等地高于6%),其中30%进入个人账户,剩下的70%进入统筹账户。
根据《意见稿》,个人交的部分仍会进入个人账户,以2%为上限,企业缴纳的部分,将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粗略估计,如果新规实施,将会有有近2920亿资金将从个人账户进入统筹账户。

那这些钱用来做什么呢?
根据《意见稿》,主要是用于支撑健全门诊供给保障,提高门诊待遇。
大家可以理解为,我们拿一部分个人账户的钱,买了一份门诊医疗的保险。
虽然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但是多了一份保障。
而且,必须得说的是,目前我国医保的个人账户里,沉淀了8000多亿闲置资金。
因为很多健康人群没有医疗支出的需求,所以这部分钱会一直留在个账中积累。
但是,仍然有部分年老、体弱人群的账户是入不敷出的。
如果新规实施,更多的钱流到统筹账户中,就可以更好的增强健康人向患病者的共济。
资金利用率,也会更高。
对于健康者来说,一旦将来自己也生病了,也同样能够获得来自社会成员间更多的共济。
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虽然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但我们将来看病的钱也变少了。

个账使用范围扩至家属

目前,个人账户里只能支付职工本人的医疗费用。
只有少数一部分地区开通了医保家庭共济。
《意见稿》中,也强化了家庭共济。
个人账户除了自用,还可以支付职工配偶、父母、子女的医疗费用。
比如在医保定点机构买药、医用耗材,支付自付部分的医疗费。 甚至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当然,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仍然是不能报销的。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对于医保卡外借还是比较介意的。
如果是医保卡外借买药,一般需要人工核保,确保没有相关的疾病,才有可能承保。
而且,接受医保卡外借的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如果将来合规,基于成本的考虑,保司能否放宽医保卡外借的核保策略,还尚未可知。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买好保险,我还是建议大家谨慎使用医保卡。
尽量避免给家人买药、甚至看病。
本身投保时,健康告知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起纠纷。
如果医保卡上还有些说不清的就医记录,投保之路难免更加波折。
最后
这次改革只针对职工医保,不包括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
整体来看,对我们参保人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能报销的病种、药物越来越多,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医保,一定要有。
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要适当配置一些商业保险,获得更全面、更安心的保障。
目前政策还在征求意见中,最终版本和具体实施时间还没有定下来,大家先心里有数就好。
当然,如果你有一些建议或意见,可以在9月6日前通过官方提供的联系方式反馈。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1v1规划咨询,我会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提供免费专属服务,让大家投保时安心。
免费咨询专线:18611716522(微信同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居民医保怎么转职工医保怎么操作?
请问一下,职工医保大病包括哪些疾病?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13371627795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