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当家600438:亩产提高,成本下降,迎来业绩拐点
发布时间:2015-5-15 22:32阅读:506
股市那么火,你也想炒炒?(股票)电脑开户 http://dwz.cn/zjgS4 (股票)手机开户http://wap.hysec.com点“软件下载”-下载安装“开户软件”(必选深圳上步中路营业部),即享个股答疑、牛股推介、深圳最优佣金,赠 擒牛指标炒股软件;QQ756257474,电159198818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230250101i7ut.html
分析师:赵金厚/叶洁
亩产提高,海域扩张,海参产量大幅扩增。公司主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食品加工业务, 14年海水养殖业务占营业收入、毛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7.5%、100%(食品加工毛利润为负),是公司盈利的关键业务。其中,公司主要从事海参围堰养殖。预计15-16年海参产量有望大幅增长。(1)“立体养殖”提高亩产。公司自13年起通过对养殖海域投放人工礁,使得需要附着物生长的海参苗的养殖区域从海底拓展至立体水域,从而可以通过提高单位海域投苗量,以提高亩产。14年上半年公司人工礁投放量达到3根/立方米,最终目标达到6根/立方米,海参苗投苗量也将从8000枚/亩提高至1.2万枚/亩。相应地,公司海参亩产趋于提高,14年亩产为150公斤/亩,最终目标为提升至250公斤/亩。(2)养殖海域扩增。公司目前可养海域总面积为4万亩,未来逐渐全部可捕,预计15-16年可捕海域分别为3.5/4万亩。综上,假设15-16年海参亩产为170/185公斤/亩,捕捞海域面积分别为3.4/3.8万亩,则海参产量为5794/7022吨,同比增长16%/21%。
自育苗种进入可捕期,苗种总成本大幅下降。16年起公司可捕海参的苗种总成本将显著下降。公司12年起投放自育苗,13H2实现了投放苗种全自育;依据养殖周期,15、16年可捕海参分别源自12H2+13H1、13H2+14H1投放的海参苗,因而16年起公司可捕海参将全部源自自育苗。自育苗单位成本较外购苗降低30%-40%(外购苗毛利率约30%-40%),且12-14年外购苗价格本身趋于下降,共同推动公司苗种成本降低。预计15-16年苗种总成本为2.8/1.4亿元(14年约为2.6亿元),16年环比缩减1.4亿元。
海参价格进一步下跌风险不大。公司15年春参已于4月底上市,均价约104-110元/公斤,同比14H1均价106.3元/公斤持平。海参行业历经两年低谷,价格低迷倒逼低效率、高成本散养户退出,已推动行业去产能。产业链看,13-14年上游育苗散养户持续退出;从区域看,“南参”养殖退出比例高于“北参”。在需求难再进一步恶化下,行业去产能,将推动海参价格企稳,进一步下跌风险不大。
海蜇养殖、海洋捕捞,拓增盈利增长点。(1)海蜇养殖:公司13年起停养的海蜇将于15年起恢复养殖,预计今年5月底投苗、9月底可收获,产能完全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可达6000/3000万元(毛利率高,约为80%)。(2)海洋捕捞:公司14年底新增15条灯光罩网渔船,用于外海捕捞,预计单船年增收入1400-1500万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新增净利润1.5-2亿元。
上调评级至“买入”。假设15-17年捕捞海域面积3.4/3.8/4万亩,亩产165/175/180公斤/亩,鲜活海参均价105/108/110元/公斤,则实现营业收入11.33/13.07/14.54亿元,同比增长28.6%/15.4%/11.3;实现净利润0.85/3.24/3.92亿元,同比增长314.7%/279.2%/21.1%;实现EPS 0.12/0.44/0.54元(上调15-16年盈利预测,主要因为苗种总成本降低)。当前股价对应16年EPS仅21倍。公司15-17年业绩高速增长,给予35倍PE,目标价(见报告),仍有空间(见报告),上调评级至买入。
手机股票开户,请下载安装http://www.hysec.com/hyzq/wskh/sjkhrjxz.jsp?WT.ad_ver=1024583,选深圳上步中路营业部,即享个股答疑、牛股推介、万3佣金(含交易所规费).完成后告知“资金帐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申报低佣。QQ756257474,电15919881826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