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演唱会网上付费7.5万次 乐视探路音乐O2O
发布时间:2014-12-26 13:49阅读:725
2014年8月2日的汪峰演唱会携手乐视音乐实现了音乐人与音乐平台合作模板的全新开创。这场巨额投入打造的高制作标准的超级演唱会,以其线上线下同时付费观看的全新商业模式,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演唱会的单一观看习惯。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挑战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上4K去做演唱会?我们认为技术标准是死的,如果拍成4K的话,从画质的体验来说真的是提升。我们坚持极致的用户体验,只有提供最好的体验,用户才值得付费。”乐视音乐总监尹亮在2014年赢销中国·年度赢销奖颁奖盛典上如此表示。正是因为这样的大胆尝试带来了新的突破,乐视音乐获得了年度最佳整合营销案例奖。
给客户极致体验
在尹亮看来,音乐行业是一个缺爱的行业,因为它一直被拿来作为圈用户的工具,却没有人真正以音乐行业自身的价值考虑音乐行业应该怎么样在互联网上发展。吸引人付费就要带给用户不一样,甚至是极致的体验。
为了成功推出付费模式,乐视音乐在制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标准——全球首创全4K拍摄直播。目前,4K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拍摄标准,甚至在世界杯的转播时,也只是测试阶段。而乐视音乐使用了20个4K拍摄机位,都是全部用4K标准和直播的。因为音乐现场的直播,声音和画面一样重要,还采用了杜比5.1环绕声,请到的鸟巢音响总监是北京奥运会的音响总监——从投入就可想见对这个尝试的重视。
不过,这次活动的付费期非常短,活动发布是7月28日,预售上线是7月31日的0:00,真正的卖票时间只有3天。
这一消息通过乐视多屏资源将相关信息直接发给乐视的用户,包括汪峰的个人自媒体也进行了广泛传播。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乐视音乐给予汪峰四屏生态,为其打造了在移动端、PC端的个人官网,还在轮播台有个人的24小时轮播频道。
数据显示,演唱会直播的第一天付费次数达到1.5万次,第二天新增1.5万次。在演唱会直播结束后,截止到8月2日的22:30,总共付费次数达到4.8万次。考虑到很多网络用户时间、信息的转达不准确,乐视音乐还提供了演唱会的回访周期,48个小时内增加了27000次付费,这意味着汪峰鸟巢演唱会付费购买的总次数是7.5万次,实现了中国互联网史上为单体内容付费的新高度。
尹亮坦言,这个案例引起了超出想象的媒体关注。“O2O这个词并不是我们主动引导,而是媒体给我们的总结。当然从传统意义上,这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O2O,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的话也可以这样诠释。”尹亮说。
而且,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如果你对这个演唱会还有兴趣的话,我们会在2015年推出这场演唱会4K的电影版,我们会把它做成中国电影史上一部超级效果的演唱会,我们会在电影院、互联网和4K影院做发行和播放。”尹亮对此充满信心。
坚持音乐信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付费直播高清演唱会的模式不仅带来了一次全新商业模式的变革,也给音乐行业带来了一次新的思考。
事实上,互联网的内容服务一直以来是免费的。比如网站会花费上亿的人民币买来版权为用户免费播放,然后通过广告方式来盈利,但是纯粹的广告又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伤害。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历了很多轮用户的圈地运动,大量资本涌入也让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的目标定位在圈用户。
对此,尹亮则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乐视音乐来讲,它不单单是在音乐视频一个领域突破,而是要在一个载体很早就已经被互联网化、数字化的行业里推广新的价值链的垂直整合。
“今天这个论坛提到信仰,我要强调一下我们的信仰:坚持行业的正向价值。我认为最合理的正向价值是你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然后用户反馈给你什么价值,这就是正向价值。而不是某些企业用大量资本砸向音乐行业,但它毁掉的是音乐行业垂直的核心价值。”尹亮说。
他坚信在提供更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一定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从用户那儿得到最直接的价值反馈。他将目前拥有同等的用户级别量级的音乐App与互联网其他行业的产品相比价格低廉的情况归因于用户价值问题,并试图开创一个真正对用户有消费价值的服务模式。
尹亮认为,音乐直播的体验,其实从广义上与体育直播一样,只是体育直播是结果导向。“但是大家注意观察的话,音乐的内容和生命周期比体育要长久,我们在直播结束以后新增付费量级是预售+直播期间的三分之二。”
那么是什么支撑乐视音乐开拓这个模式,这个模式真正对行业的应用是什么?这场演唱会的付费直播乐视音乐有没有赚钱呢?
对此尹亮回答:“7.5万人次的购买的意义大于项目本身有没有挣钱。因为有7.5万次购买的话,其实有超过7.5万人对这个模式是认可以及买单的。它推开的是这个行业的一扇门,它主导的价值观,就是用我们打造的服务价值与用户价值的真正连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