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商品期权发展历史对比
发布时间:2018-1-12 11:24阅读:412
欧美商品期权发展历史对比
美国是全球商品期权发展的最早市场。19世纪后期,美国已出现活跃场外的商品期权交易,起初以谷物类农产品为主。此时的美国已成为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农产品期货交易相当活跃,正是市场需求刺激了商品期权的交易活跃。
20世纪上半叶,由于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场外商品期权欺诈事件,美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于1936年了《商品交易所条例》,直接禁止农产品期权交易。二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场外商品期权重新趋于活跃,不过交易品种开始转移到白糖、白银等软商品与工业商品。70年代,由于高通胀压力,美国加强了物价管制,并于1974年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条例》,重新限制商品期权交易。直到80年代,随着金融监管的重新放松,以及期权定价理论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美国才于1984年在交易所重新上市商品期权交易。
欧洲商品期货交易历史远比美国悠久。17世纪,荷兰已是全球金融与商品交易中心。不过,欧洲商品期权发展的历史较短,这与当时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有密切关系。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快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与工业品生产国,商品衍生品交易开始向美国转移。此外,欧洲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对商品流通进行军事管制,部分交易所被迫中断交易。二战后,英国等欧洲国家普遍实行产业国有化政策,对重点商品实施计划指导或国有企业经营,限制了金融行业发展。虽然上世纪70年代欧洲地区也出现了商品期权场外交易,但欧洲商品衍生品整体发展较为缓慢。直到8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欧洲国家产业私有化政策刺激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以LME交易所为代表的欧洲商品衍生品才重新进入活跃时期。
【最低佣金】于经理TEL-V信号:15881427556
扣扣:2181833545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