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药和军民融合
发布时间:2018-1-9 10:21阅读:334
聚焦医药和军民融合
1月8日上午,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该奖项自2000年设立至今,共有29位科学家,被授予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军事科技相关领域科学家获奖频频。
以王泽山为例,官方资料介绍,他是中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系列原创技术的发明人。1月8日,一位航空系统从事军民融合项目孵化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炸药不仅用于战场,工程爆破等民用领域也应用广泛,未来三年军民融合产业会逐步爆发,目前在刚起步阶段,也是国家鼓励创新的重点。
其他军事科技相关的获奖者,还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雷达专家王小谟、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开甲等。这均显示出国家对军事科技和军民融合发展的鼓励和重视。
2017年底,国家发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地方关于扶持军民融合项目的文件也频发。
另外2016年获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和2017年获奖的侯云德均属于医学医药领域,医药领域创新也是中国重点鼓励和扶持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以来,29位获奖科学家中,20位来自北京,占比达69.0%。北京共有78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6.1%,与去年相比上升13.9%。 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奖获奖项目达50余项,占全国授奖总数近四分之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