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成果增加
发布时间:2018-1-9 10:22阅读:246
基础研究成果增加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水稻理想株型关键基因方面取得重要发现,另一项是香港科学家原创的“聚集诱导发光”概念。
国家自然科学奖,即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该奖项一等奖曾9年空缺,距2006年产生两个一等奖已有11年。
重视基础研究领域一直是各行业的呼声。2017年11月,阿里云副总裁、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例,基础理论是落后于美国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这方面的理论都不是中国人首创。
此次大会是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后的首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直是宁缺毋滥,自2000年设立以来曾经多次空缺、连续空缺。但从2013年至今连续五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侧面反映中国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持续产出。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研究已从之前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发展到化学、生物学,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另外,在奖项评定方面,根据专用项目所属的学科专业,2017年专门设立了“基础及前沿技术”评审组,支持鼓励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基础前沿的科研成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5.2%,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较中国往年已有所提升。“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提出,国家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度提高。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2018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支持基础学科研究。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