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过剩
发布时间:2017-12-26 09:58阅读:575
动力电池仍然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为主,据GBII 2017年10月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调查数据显示,2.93GWh装机总电量中,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一共以2.68GWh装机量,占比达到91.6%。
不过,三元材料电池的装机量比例上升比较快,很多大企业未来的产能投资计划中,也以三元材料电池为主。
“三元材料电池装机量份额提升和新产能规划多,主要是由政策引导的,国家补贴对于比能量有要求,三元材料单体比能量确实更高,所以出现了目前的状况。”刘彦龙说。
对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这两条技术路线的优劣,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认为,不能简单以单体比能量高低来定性,因为电池是一个参数很多,需要大规模产业应用的复杂体。
上述人士认为,尽管三元的能量密度可能会高于磷酸铁锂,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能量密度却没有磷酸铁锂电池高。以磷酸铁锂单体电芯为例,能量密度为126Wh/KG,成组利用率70%,使用率为80%,那么最终使用的能量密度就是70Wh/KG。而三元电池为了长寿命,如果采用快充快放很容易造成失控,就需要使用冷却系统,其可用能量占比只有47%。同时为了保证安全,SOC也只能使用70%,大幅减少了其使用效率。
“在使用过程中,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三元材料电池。目前市场上磷酸铁锂电池供应确实过剩,而三元材料电池相对紧缺,但并不是电池路线的问题,而是政策引导所致。”上述人士称。在产业化过程中,业内的共识是磷酸铁锂优于三元材料电池。“三元材料所需的钴和镍基本需要靠进口,增加生产成本,安全性也不如磷酸铁锂,之前就曾因安全问题而被工信部暂禁装入新能源客车。因此,在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和成本上,磷酸铁锂比三元更为可控。”上述人士称。
“有人说动力电池的过剩,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的结构性过剩,我并不认同。未来,短途的、共享的,还有公交车,还是会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刘彦龙表示。
国家计划在2020年完全取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届时企业可能重新定位电池路线的选择。“车企在选择使用动力电池时,如果单从成本、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方面考虑,到时候哪种路线胜出,还不一定。”
此外,还有人担心,目前动力电池整体上的产能严重过剩,可能导致上游原材料的过剩。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极耳、铝塑复合膜等。最主要的四大材料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
刘彦龙认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未来都有可能出现过剩状况,但目前并不突出。而上游材料钴和镍,则比较紧缺。
深圳一家电池厂商的研发负责人透露,正极材料产能较为充裕;电解液最主要的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一半。随着上游材料企业新增投产,产能大幅增加,缓解了2016年供给趋紧状况;负极重要的材料如石墨,尽管天然石墨量较为丰富,但是受到环保监管等影响,短期有涨价风险,长期来看不会供应不足;隔膜此前供应紧张,因为湿法隔膜较薄,难度较大,未来两三年隔膜随着产能和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整体上看,原材料供需基本平衡,并没有如电池产能一样严重过剩。三元材料电池所需的钴和镍,供需紧缺,价格上涨较快。”上述人士称。
【低佣金通道】李顾问
电话&微信:15881600282
企鹅号:3043613029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17 16:35
-
315 黑天鹅突袭!这些股票开盘跌停,你的持仓中招了吗?
2025-03-17 16:35
-
华为海思概念股逆势涨停!这把科技火苗,散户该不该追?
2025-03-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