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糖国内库存消费比提升
发布时间:2017-12-23 20:48阅读:398
在熊市周期的大环境下,郑糖短期走势主要由阶段性的供需状况决定。供应端的决定因素包括产量、进口量、走私量和抛储量。
产量方面,预计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产量为1020万吨。其中,广西产量为590万吨,云南产量为194万吨,广东产量为90万吨,海南产量为22万吨,新疆产量为49万吨,黑龙江产量为7万吨,内蒙古产量为50万吨。虽较前期预估的1050万吨减少30万吨,但仍然较2016/2017榨季增产90万吨.
进口方面,2016/2017榨季国内进口食糖228.60万吨,2017/2018榨季的进口许可证数量将有一定恢复。同时,2018年5月22日之后,配额外进口关税将从95%降低至90%,按美糖14美分/磅计算,进口成本降低150元/吨。增加正规途径进口糖的数量,不仅可以满足国内产不足需的缺口、增加税收,更可以抑制走私糖的需求空间、缓解沿海加工企业的生存困境,这也是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政策改革方向。海南会议上透漏出的消息称,进口许可数量将超过100万吨,最高能到190万吨。整体算下来,2017/2018榨季的进口量可能增加至300万吨。
走私方面,在政策加压下,短期内走私糖的数量明显减少,但走私糖的利润丰厚,在2000—3000元/吨,只要有需求、有利润,就有市场,规模化走私的方式将转变为多品种、少量多次和分散的方式。预计2017/2018榨季走私糖总量维持在200万吨,持平于2016/2017榨季。
抛储方面,2016/2017榨季计划抛储164.68万吨,实际成交138.57万吨,而2017/2018榨季可以确定的糖源包括2016/2017榨季国储未成交的26.11万吨、2018年进口的40万吨古巴原糖。广西地方储备2016/2017榨季末期成交且要在2017/2018榨季才能投放市场的20万吨、国储已经成交但还未流向市场的20万吨,也可以算在供应的范围内。也即是说,目前,2017/2018榨季抛储端可以确定的供应量有106.11万吨。以年均消费量1500万吨计算,3—4个月的消费量就是375万—500万吨,相当于一个用糖大国的正常储备量。国储剩余的150万吨加上已经确定的106.11万吨,实际抛储时,供应量最多为260万吨。具体的抛储量将根据价格和流拍情况而定。
消费方面,2016/2017榨季的消费量在1492万吨,2017/2018榨季能维持该水平就不错了,想大幅度提升较为困难。一方面,替代品的价格优势促使很多大型用糖企业改用淀粉糖,而小型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价格优惠的走私糖。另一方面,整体经济环境疲软,加上健康饮食概念的推广,新型食糖的替代品陆续被研发出来,含糖食品的配方也不断调低糖分比例,食糖终端消费受限。
在不考虑2016/2017榨季广西地方储备已经成交但未流向市场的量, 2017/2018榨季食糖供应量预计为1724.70万吨,包括2016/2017榨季结转库存138.59万吨、产量1020万吨、进口量300万吨、抛储量66.11万吨、走私量200万吨。与此同时,消费量预计为1490万吨、出口量预计为7万吨。如此一来,2017/2018榨季的期末结转库存为227.70万吨,库存消费比将从2016/2017榨季的9.21%攀升至15.21%。再算上后续可能的抛储量,结转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将进一步提高。
即便不算抛储量,2017/2018榨季国内的供需矛盾就已经强于2016/2017榨季了,况且市场又处于增产周期和抛储周期中,进一步佐证了全球糖市进入熊市周期的观点。在消费疲软的背景下,随着生产的推进,供需矛盾可能加剧,时间成本对多头一方不利,我国乃至全球糖市都将呈现近强远弱格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