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大跌 石油生产国货币正全线崩溃
发布时间:2014-12-13 21:29阅读:469
俄罗斯卢布已经跌得家喻户晓,尽管俄央行屡次干预,卢布仍暴跌至新低。 俄罗斯卢布已经跌得家喻户晓,尽管俄央行屡次干预,卢布仍暴跌至新低。 自今年6月以来卢布对美元汇率跌逾40%。与此同时,布伦特原油价格自8月底以来已经自117美元上方下跌至目前的61美元左右,几近腰斩。本周五国际油价续挫近4%,至五年新低。指标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跌穿每桶62美元,美国原油期货在昨日跌穿60美元关口后今日进一步跌至58美元之下。 油价大跌正严重打击产油国货币。墨西哥比索、巴西雷亚尔、挪威克朗、加拿大加元在近期跌的溃不成军。而且所有这些石油生产国的违约风险也在不断上升,俄罗斯的五年期CDS(信用违约掉期)已经高达450个基点。 石油生产国货币今年六月来的表现 美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走势 这些国家的违约风险也不断上升
油价暴跌 大宗商品伤不起
虽然从业绩上讲,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从来都不是一个出色的投资者,但金融城对他的很多言论仍保持足够的敬意。比如托尔斯泰在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里写道“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这句话里如果把“家庭”这个主语换成大宗商品市场也同样适用。
在本世纪的头十年里,大宗商品市场都经历了幸福的“超级周期”,但在华尔街金融风暴后,不同的市场表现分化,而到现在,又出现了令人难堪的一熊熊一窝的景象。基准大宗商品指数、标普高盛商品指数6月份以来下跌了超过20%,这使得过去5个月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宗商品价格最为低迷的时期。当然,这种集体性低迷固然有美元走高这样共性的因素,但不同种类的惨淡也是各有各的原因。
过去半年,原油价格下跌了将近四成,其跌幅之猛,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次石油萧条。和别的大宗商品比起来,原油的供需差本来就不大,闲置产能相对紧张。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也并没有封存产能的意思,上月底欧佩克12个成员国代表在维也纳举行了五个小时会议之后,决定不会为保国际原油价格而削减石油产量。这一决定暴露出欧佩克内部的分歧,因为尼日利亚和伊朗赞成大幅减产,但沙特不愿意继续扮演平衡市场的传统角色,除非欧佩克全体成员国一起减产。
随着油价的不断探底,各种阴谋论接连出现,今天说美国联手产油国拖垮俄国经济,明天传中东石油土豪要低价扼杀页岩气革命,当然这两者都指向一个事实:随着非欧佩克国家产能的不断扩大,传统产油国的市场议价能力在逐渐削弱。
原油的问题出在供应上,而价格跌到5年来低位的铁矿石则受到供需两方面的挤压。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银行称“铁矿石市场正处于大宗商品近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转折阶段”,矿石生产商将挖掘机当印钞机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主导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三大生产商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总计已将产量在过去三年里将总产能提升了将近两成,并计划在未来三年里保持同样的增幅。然而一批投产的新项目来得显然不是时候,因为正赶上需求方中国的经济正在放缓。由于市场上交易的铁矿石有三分之二最终被运往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房地产繁荣使得从巴西到澳大利亚都随之受益,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放缓,铁矿石也重新回归买方市场——也是10多年前的常态。
和金属原油比起来,本来农产品的防御性要更强一些,但玉米也提前遭遇了寒冬。年初时市场担心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并没有出现,一个大丰收的年景将问题留给了金融城的期货交易员们。当然,对于农民来说波动相对小得多的现货市场不是问题,他们和石油工人、矿工一样更多的是操心这个圣诞节怎么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