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2016年中期策略会火爆开场,众多大咖谈宏观经济的新旧之变
发布时间:2016-5-26 11:15阅读:423
1
刘世锦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处于结构性减速通道,面临较大增长下行压力。中高速增长的“底”还没有探明,或者说,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还没有找到,还将有一个探底的过程。
实现转型再平衡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高投资触底。出口、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三只靴子落地;二是去产能到位。用政府+市场的办法加快去产能过程,是一个可考虑的方案。确定总量,分配配额,允许交易,奖励挂钩,既能实现减产能总量目标,符合市场规律,也能提高减产能积极性;三是新动力形成。制造业中的高技术领域,机器人代替人工等产业升级,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等。
关注中国经济未来两个底部:一是需求底,投资趋于稳定;二是效益底。关注两指标:一是PPI开始回升,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促进要素的流动、重组、优化组合,纠正要素资源的扭曲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防止把供给侧改革泛化,重点是集中到要素市场改革。
如果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上半年触底,并转入新的“质量追赶型”增长平台。
陆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人的配置和土地的配置脱节,即人的城市化和土地的城市化严重脱节,一线城市人的城市化速度超过城市化的速度,而中西部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人的速度低于城市土地面积的增长速度。
需求供给的不匹配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需求是经济规律驱使的,是由收入、城市规模加城市化带来的移民流入决定的。在需求端,建设用地占比、既有建设用地中商住、工业住宅比例不合理、容积率等因素制约了供给。而在供给端是背离的,恰恰是没有需求,或者少需求的地方供给在增大,这就是当前中国的情况。
中国必须通过增加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来缓解房价目前上涨。房地产市场是供给侧改革一个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适应需求,而不是跟市场经济做反向操作。
对企业来说,房价被抬高,工资被抬高,利率被压低。用资本替代劳动,是一个背离中国生产要素和存量的变化,是过早的产业升级和过度的资本深化,会削弱企业竞争力。放大来看,就要审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董德志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经济下行与通缩风险依然是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主流。
从长期来看,在中国转型后潜在增速的估计是5%到6%之间。在今年中期工业增速水平会跌穿5.5%,全年可保持在6.5%。
我们判断全年通胀率平均水平接近2%。
未来政策的判断:“宽货币+紧信用”格局为主。具体体现为:货币端:降准、降息依然在路上,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平稳或放松;信用端:M2、社会融资、信贷增速持续下行。
“宽货币+紧信用”格局下,安全资产至上。
郦彬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股债关系由正相关转为负相关,意味着流动性的边际变化程度转弱,而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的边际影响有所增强。
市场运行逻辑发生两个关键变化:一是国内基本面预期——国内来看,市场逻辑由过去的经济越差市场越好(流动性宽松)已经切换到了经济越好市场越好(汇率稳定、资本外流压力减弱、风险偏好回升);二是美联储升息节奏:海外因素对A股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A股走势很大程度上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需要密切跟踪6月份议息会议前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联储官员表态、全球金融市场趋势等。
对国内经济的预期:二季度之后经济复苏变数加大,关注投资增速。
短期调控手段和改革目标形成一致成为共识。“补短板”是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一致的突破口。“补短板”之下,基建投资有望成为新亮点。
政府引导资金“脱虚入实”,且资金入实现象明显。发改委加快了基建项目的批复,投资方向多元化,轨交、公路、机场成为新的投资方向。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增速骤升,结构上供水、航空运输、水利管理、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等子行业投资增速较高。
关于配置策略:
市场风格下半年重归成长,看好业绩成长而非“概念”成长。
一类是基建和环保相关的板块,水利、环保、公共设施的管理等。另一类是关注地方政府“补短板”与长期改革实践相结的新成长板块。以浙江、贵州、广东、重庆为例,浙江做了很多小镇建设,涉及到的领域就包括环保、休闲旅游、多元金融、高端装备等等。总体来说还是以补短板为主,而且是新兴产业为主的领域。一类是事件性驱动,建议关注深港通、A股纳入MSCI等事件。还有深市独有的稀缺性板块、QFII青睐的板块等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