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这么拼命,为了MSCI真是操碎了心
发布时间:2016-5-18 16:50阅读:439
每年6月,MSCI就像皇帝纳妃子一般启动全球海选,而近几年呼声很高的A股频频落选,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我A面子上实在有些挂不住。
自去年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愿望落空后,中国股市经历了将近一年的起伏,随着6月的再度临近,各界对于今年A股纳入MSCI的预期又再度被点燃。
临近6月,A股市场面临是否纳入MSCI指数的第三次“大考”,大考压力下,A股也在紧锣密鼓的备战新一轮的冲刺。在MSCI抛出对停牌制度质疑的两个月后,A股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回应:交易所将就停复牌制度进一步修订,市场关注的“忽悠式重组”、随意停复牌、停牌时间过长等问题将得到严控。
这是中国监管层既额度、资本流动限制以及实际权益拥有权上等诸多努力后,再次为A股纳入MSCI清障。A股为走上国际化道路已然使劲浑身解数,MSCI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如此“积极”的A股呢?
据了解,交易所目前正在细化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严控上市公司停复牌权力滥用。以后上市公司不能再以重大事项为由随意停牌几个月,又以“交易双方存在分歧”这种格式化语言敷衍投资者后复牌,上市公司要讲清停牌和复牌的具体事由;若重组谈判失败,要具体讲清谈判的进程、步骤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在哪里;重大事项公布后没有不确定性需要复牌。
这无疑将解决饱受市场诟病的随意停牌、长期停牌等乱象,同时也回应了MSCI今年3月份提出的自愿停牌质疑。在今年第一轮征询文件中,MSCI公司曾指出,“A股能否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取决于中国监管部门是否能防止上市公司大范围停牌情况重演。”
2015年7月A股市场异常波动期间,不少A股上市公司通过停牌以“躲过”股票价格下跌,一度造成“千股停牌”的奇观,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1/3,此举引发了市场流动性的迅速衰竭。为了应对客户的赎回压力,机构投资者只好进一步抛售仍可交易的股票,使得市场陷入恶性循环。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A股2849家上市公司中,停牌公司的数量依然达到298家,占比超过一成。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海外机构担心中国再度发生千家公司停牌的情况,毕竟这造成了很大的市场性风险,市场波动特别剧烈。
针对此,两个交易所均发布规则进行规范。去年11月初,深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业务,随后上交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及相关信息披露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规定,一般情况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期限规定为最长不超过5个月。
显然这不能释疑MSCI的顾虑。申万宏源研究证券分析师王佳音指出,MSCI认为自愿停牌制度将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从而引发流动性问题,虽然目前证监会计划限制停牌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但MSCI认为还需进一步完善停牌制度。
“目前停牌的规则非常宽泛,导致不少企业钻政策漏洞,一个简单的理由就公告停牌,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交易,也违背了信息披露的义务,损害投资者权益。”一位市场人士指出,A股上市公司的停牌比例要远高于海外其他股票市场,在互联互通的背景下,A股和港股对停牌的不同规定直接影响到了市场的交易公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