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涌:强化退市鼓励重组,港股上层楼
发布时间:2016-5-18 09:48阅读:541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而香港金融中心最集中的体现和标志是香港股市。然而,香港依然面临不断提高市场素质和竞争力的压力,因港股不时出现一些令人诟病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利用各种财技以满足和维持上市地位及交易的“老千股”或“殭尸股”的存在。
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应该是有能力吸引、并让具备条件的公司容易上市集资的市场,亦是能迅速把不良公司清理出局的市场;此外,它还应是鼓励公司重组整顿的市场。惟有如此,香港才能优胜劣汰,吐故纳新,提高市场质量,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职能。
1.禁“殭尸股”滞留保投资者利益
清除不良公司的有效方法,应是加强公司上市后的监督管理,实行证券退市机制,严禁“老千股”或“殭尸股”长期滞留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声誉。
香港公司退市机制由《主板上市规则》、《创业板上市规则》,及相关指引所构成。据此,港交所可对不再满足上市和交易条件的公司行使“除牌”权力。按意愿划分,公司有“自主退市”与“强制退市”两种方式。“自主退市”包括:私有化、强制性收购、创业板转板,及撤回上市地位等。“强制退市”则包括:公司财务或业务状况不再满足上市要求,严重违反《上市规则》或影响市场公平秩序,及停牌公司无足够措施推动复牌等。
据统计,2008至2013年香港主板与创业板累计退市108家,占历来已除牌公司总数的36%,其中主板45家,创业板(含转板)63家。
2.规则宽泛、周期长、港退市率低
主板方面,2008至2013年累计上市(含创业板转板)392家,退市45家,退市/新上市比率11.48%,或1:9。在所有退市个桉中,自主退市(35例)与强制退市(10例)比例为3.5:1。由于价值低估而私有化和被併购而除牌,成为自主退市的主要原因。而公司被强制除牌的主要原因是清盘、资不抵债或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及资讯披露严重违规等。
高退市率是创业板的显着特徵,年均约5%,退市/新上市比率达101%。2008至2010年出现集中退市潮,退市远高于新上市公司数目。其后3年IPO逐步活跃,新上市始多过退市。2008年新修订的《创业板上市规则》简化了转板程式,降低转板成本,优质公司出于引入机构投资者、增加交投,以及提高价值(2011年创业板壳股价约2.5亿港元,主板壳股价约4亿港元)等,纷转向主板挂牌,使创业板除牌数量自2008年后急增。
综合而言,香港不仅年退市率低(不足1%),而且主动退市多,强制除牌少。在2008至2013期间,主板与创业板被强制退市公司总数仅为15例,年均2.5家,明显低于其他海外成熟市场。
香港退市率低,主要原因在于退市标准、退市程式两个环节。首先,退市标准定义宽泛,监管主观性较强。交易所有权在认为发行人不再适合上市、缺乏足够业务或财务运作条件,以及已停牌公司的复牌计划不足以维持上市等情况下,决定将该证券除牌。但这种退市定义宽泛,缺少可量化标准的决定却容易引起争议(如引起诉讼的主板三元集团案)。
3.严格退市标准,资源有效配置
其次,退市流程周期长。在所有强制性退市案中,从公司停牌到发出退市通知一般需要经过2年以上的监察期。这比海外成熟市场明显要长,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从发现公司不符合持续上市条件至决定发出退市通知,一般不超过75天。
正是香港退市规则宽泛、周期长,导致退市率、尤其是强制退市率低,其后果就是市场鱼龙混杂,真正劣质公司难以除牌,尤其是长期滞留在市场的“壳股”、“老千股”和“殭尸股”,它们损害投资者利益,拉低港股估值,影响国际竞争力。
国际上退出机制已有百年历史,旨在保持市场总体品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退市机制不仅标准明确,而且量化指标清晰。例如纽交所退市机制就明确规定:1.股东少于600个,持有100股以上的股东少于400个;2.社会公众持有股票少于20万股,或其总市值少于100万美元;3.过去5年经营亏损;4.总资产少于400万美元,而且过去4年每年亏损;5.总资产少于200万美元,并且过去2年每年亏损;6.连续5年不派股息。公司只要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标准就必须退市。
优化港股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监管机构就必须严格退市标准,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执行除牌标准和流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把真正劣质公司淘汰出局,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上市公司总体品质,实现市场最佳资源配置功能。
4.鼓励重组,吸中概股港股机遇
除严格退市标准外,香港还应同时提供机会,形成鼓励公司重组整顿的市场。一方面促使有问题公司通过重组和整顿,提高营运水准和品质,维持上市地位,另一方面吸引和鼓励域外公司,如中概股,通过重组和完成一些必要的程式,在本地挂牌。
相比私有化和被收购,强制退市对股东意味着证券价值的破灭。由于香港未有类似美国OTCBB或英国PLUS等场外交易系统,被强制退市公司大多属于有严重经营、或涉嫌严重法律问题,它们在除牌后往往缺乏场外流通平台,很难吸引资本参与重组,大多最终陷入清盘,股份丧失价值,投资者深受打击。
强制除牌的目标应是真正的劣质公司。对于有可能通过改革、整顿而得以复牌的公司,并不一定要进入除牌程式。由于退市涉及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交易所在作退市决定时应慎之又慎,不能“一刀切”对所有问题公司宣布除牌。相反,应给予一定宽限期进行整改,以提高营运水准,争取维持上市地位。
另一方面,香港面临新的市场机遇。去年来3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陆续掀起回归潮。A股比美国相对高的估值是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中概股实现A股挂牌并非易事。第一,在注册制未落地、战略新兴板“尚在研究”情况下,中概股通过“插队”IPO抢滩A股市场几无可能;第二,新三板虽然挂牌条件宽松,但融资金额、交易活跃度与沪深交易所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此情况下,香港势必成为中概股上市的重要选择。
总而言之,中概股回归所需的多种重组服务将为香港金融服务业带来机会,香港应毫不迟疑抓住机遇,为中概股的重组上市提供服务。(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退市多久可以重组上市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8
-
港股IPO: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旺山旺水和均胜电子,四大新股即将上市!
2025-11-03 09:28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