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以价值眼光应对博弈
发布时间:2016-5-12 09:15阅读:476
近日,从金融街公司的年报和季报得知,安邦保险在一季度增持了金融街的持股比例,而金融街集团也进行了增持。我们认为,此事不能停留在某公司层面去分析,因此我们用行业重大事项点评的方式,去分析保险资金战略性增持地产企业的前因后果,展望这件事情对行业估值的可能影响。
我们认为,和其他资金一样,保险公司也在努力寻找较高收益,较低风险,较佳流动性统一的资产进行配置。如果以10倍的PE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假设这家公司盈利能一直不下降,理论上就相当于购买了10%年收益率的资产,这比绝大多数固定收益类的投资都具备吸引力。然而,这样的投资存在两个疑问。第一、企业的盈利是否可能一直不下降?第二、就算企业的盈利一直不发生下降,是否意味着这笔投资一直没有账面亏损?
对于第一个疑问,一旦保险公司在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达到相当的高度时,倘若这家上市公司本身并无特别强势大股东,则可能对上市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产生一些影响。例如,为了增加企业净利润不下降的可能性,保险公司可以要求上市房地产企业控制拿地规模,减少投资强度,避免投资不熟悉的非地产领域,并积极销售。奉行积极主义的股东,可能降低地产企业因为地价过高而产生再投资风险。对第二个疑问,保险公司如果能集中大比例持股,并改用权益法计股权投资,可以按照比例享受被投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这时候,如果上市公司利润不发生大幅波动,保险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就不会发生大幅波动。
但是,集中持股虽然降低了这两方面的风险,但却又可能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因此,需要考虑集中持股对象的分红潜力。所谓分红潜力,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变现资产并大比例分红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地产板块的上市公司具备较强的分红潜力。如果保险公司对地产企业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力,则分红潜力可以一定程度避免集中持股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任何投资都是要兼顾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投资者有权在这三者之间求取平衡。例如,倘若企业投资于某家上市公司,虽然可以以权益法计价,但要求公司变现资产大比例分红可能难以被公司接受。但如果这笔投资收益很高,例如是平均7倍PE,且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稳定,这时候也就有理由认为其投资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是平衡的。毕竟,站在全局来看,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将高收益,低风险,低流动性的资产和低收益,高流动性的资产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流动性和收益回报兼顾的资产组合。
除了及时观察公开信息,我们无法预测任何一两家投资者的行为。我们对保险资金集中战略持股的意图分析,本身是一种建立在公开信息基础上的投资策略意图判断,只是提供给投资者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但我们相信,增量资金只是企业价值的发现者,并非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一些大中型地产企业的股权,对于场外增量资金可能是具备吸引力的。
我们建议投资者从价值出发,看好PE较低,NAV折价较大,销售回款较好的地产上市企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