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成经济目标?是不可能的!——点评总理记者会(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
发布时间:2016-5-4 16:14阅读:569
完不成经济目标?是不可能的!——点评总理记者会(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于博等)
一、经济增长:完不成主要经济目标是不可能的!
首先,供给侧改革会释放市场活力。包括简政放权、减税等,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其次,新的动力正在生成,而且超预期。比如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的服务业又增长了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
最后,传统动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产业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
展望未来,我们有政策储备。世界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我们有政策储备。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我们的评论:虽然前两月工业增速下降至5.4%,但服务业增速保持在8.1%,再考虑到3月工业增速有望回升,因而1季度GDP增速或仅比去年4季度略降0.1%至6.7%,而且在投资回升带动下2季度GDP增速有望反弹,因而即便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回落,全年增速保持在6.5%以上应该没有问题。
二、去产能:争取双赢
我们看到,重化工业领域的确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
过去两年,我们在钢铁领域淘汰了上亿吨的产能,涉及到上百万职工。
现在我们已经选择了钢铁、煤炭这两个领域在去产能上先行突破,与此同时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下一步要推进去产能,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我们的评论:政府愿意花钱来为去产能买单,明确给出1000亿,而且过去两年在钢铁领域淘汰的产能已经体现为钢铁产量增速的下降,因而未来进一步的去产能依然可期。
三、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我们的评论:新经济是希望所在,涉及了三次产业及其融合发展。
四、金融市场:支持实体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1. 金融的主要作用: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我们的评论: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因而今年信贷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应该会加大,而M2目标的上调也是为了保证实体经济增长。
2. 防范金融风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面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首先我们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来抵御风险,同时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债务率,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我们的评论:未来依然要大力发展股市和债市,其中发展股票市场可以降低企业杠杆率,而发展债券市场可以降低企业债务利率。与此同时债转股或会全面推广。
3. 加强金融监管:实现全覆盖
首先,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政府有监管的责任,现在看,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因为现在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多,不能留下监管空白;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比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
我们的评论:去年的股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部分原因在于对加杠杆等风险行为监管缺失,而今在债市中也存在广泛的加杠杆,未来监管应会逐步加强,因而对杠杆的使用需要慎之又慎!
4. 金融开放:开通深港通
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我们的评论:海外在密切期待,开通深港通的态度值得肯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