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数据点评
发布时间:2016-4-19 12:05阅读:350
2015年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472亿美元,同比下降8.2%。其中,出口1951亿美元,同比再度转负,下降8.3%,部分反映基数效应。进口1521亿美元,同比降幅轻微扩大至8.1%;贸易顺差小幅收窄至430亿美元。出口持续疲弱,反映外需不振与强势人民币的双重打击。在主要出口目的地中,美国因经济持续复苏而成一大亮点,但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或比市场预期的小。这是因为危机后美国居民消费倾向有所下降,加上美国政府鼓励制造业回流,其进口重要性已现下降迹象,说明美国复苏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或负众望。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占美国进口份额上升也不能说明我国出口表现不俗。从汇率来看,人民币不仅对贸易伙伴货币保持强势,对竞争对手货币亦大幅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将继续显现。内需短期难有起色,进口也将继续受累。
评论:
外需疲弱、强势人民币、基数效应导致出口重回负增长
6月出口同比增速一度好转,四个月来首次转正(2.8%),但正如我们所预料,短期外需难有显著改善,而人民币不仅对贸易伙伴货币而且对竞争对手货币均大幅升值,竞争力比实际有效汇率反映的更弱,出口向上趋势恐难持续。7月出口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同比增速-8.3%,再次回到负区间。尽管这部分反映了高基数效应(去年6月同比+7.2%,而7月同比大幅增长14.4%),但6-7月平均来看,较去年同期亦下降3.1%,说明出口增长依然疲弱。
分产品看,机电、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均再次转负,农产品出口同比降幅也再次扩大。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同比由正转负,加工贸易出口降幅再次拉大。分国别看,对美国出口同比转负,对东盟出口增速放缓,对欧日出口降幅扩大。
出口亮点美国或负众望
美国是我国的出口占比最大、增长贡献最多的出口目的地。今年1-7月,我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8%。同期,中国总出口同比下降0.6%,对欧、日出口分别下降4%和10%,而对美出口增长了7.5%。
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过去十年中国出口占美国进口的比率稳中有升。2007年后中国甚至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且美国对中国的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全面增长。(图1)
但危机后美国居民消费倾向有所下降(图2),加上制造业回流,其经济复苏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或比期望的小。今年以来7.5%的同比增速大幅低于危机前2003-2007年30%的平均增速。虽然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上升,美国进口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下降,也是导致我国对其出口增长率下降的一个原因。
一方面,危机前美国银行宽松的信贷标准,刺激居民过度借贷进行消费,美国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占GDP比率)升至70%的历史高位。危机后信贷条件收紧,消费信贷增长大幅放缓,居民消费倾向短期难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离岸生产趋势性放缓(图3),或反映制造业有所回流。而消费品进口与GDP之比危机后亦下降。 该比例近期有所回升,未来是否继续还有待观察。 2000-2007年间,美国服装和鞋的消费中约有25%由本地转向外海生产,但在2007-2013年间,这种转移已少于0.5%。奥巴马2009年就任后,提出“重返制造业”计划,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美国“再工业化”。同时,2008年来,中国新增20-59岁劳动力开始大幅快速下降,而且中国制造业开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都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美国离岸生产大幅放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布局未来,赢在起点!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2025-08-04 11:55
-
3600元育儿补贴落地,生育友好型社会多久会来?(内含补贴领取方法)
2025-08-04 11:55
-
新手村必读:从入门到进阶十佳理财书单推荐!
2025-08-04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