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与ETF的“双轮驱动”——A股短期波动与长期稳定的平衡术
发布时间:2025-11-20 15:16阅读:36
2025年A股市场的运行呈现出鲜明的“双轮驱动”特征:杠杆资金贡献弹性,股票型ETF资金承担“托底”职责。这一资金互动模式既保证了市场的活跃度与上涨动能,又在关键节点有效防范了大幅调整风险,实现了短期波动与长期稳定的动态平衡。深入剖析这两大资金力量的运行逻辑与互动关系,对于理解当下A股的资金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杠杆资金作为市场的“弹性引擎”,其边际变化对指数与行业的波动影响显著。从数据来看,融资余额与万得全A指数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2025年二季度以来,沪市与深市融资余额总和持续攀升,尤其是在6-8月期间,所有行业板块均获得杠杆资金买入,其中通信、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等科技相关板块的融资买入增量最高,而这些板块的市场表现也相对靠前,有色金属、通信、电力设备等板块年内涨幅分别达77.71%、55.6%、51.14%,充分体现了杠杆资金对市场热点的推动作用。9月以来,电力设备、电子、有色金属三个行业的融资边际增量依然突出,其中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领涨市场,进一步验证了杠杆资金在激活市场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而,杠杆资金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当融资杠杆边际力度发生变化时,指数波动率会随之调整。2025年部分月份融资净买入的大幅波动,也曾引发市场阶段性的震荡。但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ETF资金在此时发挥了关键的“托底”功能,有效平滑了市场的波动。
股票型ETF资金的“托底”作用在2025年多次市场调整中得到体现,其流入峰值集中在4月初、8月初、8月末、9月末及10月国庆节后,且每次流入都精准对应了市场的关键节点。4月2日美国祭出“关税大棒”后,4月7日指数低开低走跌幅达9.26%,主力资金加速出逃,而ETF在4月7日、8日分别流入485亿、443亿,在调整底部大幅流入,推动市场交易情绪快速修复,指数随后止跌回升。8月初,指数在7月29日至8月1日累计调整1.44%,8月1日ETF当日净流入接近292亿元,指数随即停止下跌。10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节后首个交易日ETF资金便开始流入,第二日流入规模近400亿,创下阶段性新高,有效实现了“主动护盘”。
更值得关注的是,8月末、9月末的ETF资金流入与前两次存在明显区别:一是流入起始时间点指数未出现明显调整;二是资金流入呈现持续性。这种变化表明,ETF资金的“托底”已从被动应对调整转向主动预防风险,其与杠杆资金的“接力”效应更加明显。当支撑大盘上涨的融资边际力量出现大幅波动时,ETF资金的持续流入能够及时接力,保证市场的稳定运行。
杠杆资金与ETF资金的“双轮驱动”模式,构成了当下A股资金运行的核心逻辑。杠杆资金负责挖掘市场热点、提供上涨弹性,ETF资金则负责守护市场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市场因缺乏活力而陷入沉寂,又防止了因过度投机而引发的剧烈震荡,为A股在短期波动中实现长期稳定上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在使用期货炒单技巧时,如何正确处理盈亏心理和平衡长期稳定盈利与短期波动的关系?


当前我在线
15168167232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