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开始系统性看空中国债市(一):基本面逻辑——支撑债牛的三大基石正在动摇
发布时间:2025-8-11 07:34阅读:88
弘则固收叶青发表研报,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生产力'空前发达,而'需求力'又严重低估的时期,金融定价的使命必然要集中到如何推动需求。应该开始系统性看空债市,引导资金系统、有序增配风险资产,促进中国资产(股、房)整体估值的抬升,进而促进居民需求的见底回升,已经成为当前债券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出口的韧性来自产品力的提升,2018年以来从"抢出口"到份额稳定的质变,体现了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稳固和竞争力的跃升。同时,外需的韧性来自发达市场的"惊喜"以及贸易伙伴多元化的持续推进,欧洲经济复苏和美国企业全球盈利能力为中国外需提供了额外支撑,使得中国整体出口在抢出口回落和发达市场推进进口替代后仍保持韧性。
当前低通胀环境类似德国、新加坡等国转型期特征,通缩并非必然结果。从担忧低通胀到接受低通胀再到利用低通胀,是这一时期大众心理的普遍变化规律。通胀本身不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转型升级、促进出清才是首要任务,保持低通胀环境反而是有利条件。随着反内卷直接作用于大宗商品市场、促进价格企稳,整体价格水平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很小,这直接挑战了货币宽松预期的基石,降息空间将接近消耗殆尽。
从土地去库存到供给端出清,地方资产负债表进入修复。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推进"产能协同",推出核心优势地块,带来土地市场量价齐升。当资产端修复,地方政府化解债务能力将增强。过去资金涌入债市源于对地方债务链条断裂的担忧。在刚兑信仰下,资金一面避险涌入债市,一面无差别追捧城投,信用利差被压缩到极致。然而,"城投出清"政策导向与"地价企稳"现实结合,将开启信用利差分化进程,信用债也将开启困难模式。拥有核心城市优质土地资产的城投平台将获价值重估,资产质量差的平台将被重新定价。过去通过"下沉资质"和"加杠杆"获取超额收益的策略将失效,当固收策略进入"死胡同"时,机构投资者将被迫转向权益市场。地方资产负债表修复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社会风险定价基准,驱动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向股票市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如何处理股票市场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