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纯碱:政策预期加强,玻碱估值抬升
发布时间:2025-7-25 20:11阅读:56
研报
01
摘要
本周“反内卷”交易进入白热化,玻璃盘面大幅提升。玻璃行业供给侧政策,大概率以能耗、排放等问题做抓手。从中期角度来看,玻璃供给约束较强,三、四季度为浮法玻璃消费旺季,容易激发中下游的大规模补库需求,关注逢低看多的机会。
纯碱方面,宏观情绪的影响带动盘面大幅上涨,现货大幅跟涨,但库存仍然高企,下游光伏需求具有下滑预期,若宏观情绪有所降温,仍面临波动加大的风险。纯碱的持续反弹或需供给侧出现计划外的下滑及上游去库带动。
观点:
短期玻璃、纯碱预计高位震荡运行。浮法玻璃09合约短期震荡区间或在1230-1400元/吨,纯碱09合约震荡区间或在1320-1480元/吨。
风险点:
玻璃供给回升超出预期,纯碱超预期检修
02
玻璃:宏观情绪带动,期现正反馈延续
本周“反内卷”交易进入白热化,玻璃盘面大幅提升。从现货市场来看,在宏观情绪及盘面走高带动下,企业整体产销向好,多数企业价格上涨。
分区域来看,华北市场上行趋势明显,期现商、经销商采购积极性较高,下游刚需补货,多数工厂去库明显,价格亦多次上调。华东市场商谈重心走高,加工厂适量补货;华中市场贸易商、下游加工厂适量拿货叠加存小部分期现转库行为,上周六至今原片企业整体出货持续过百下,顺势接连提涨价格;华南区域周内企业出货不一,下游阶段性补货后,后续或进入消化库存阶段;东北区域周内市场成交相对灵活。截至2025年7月25日,华北、华中交割地市场成交均价在1250和1190元/吨。
供给端,据mysteel数据,截至2025年7月25日,全国浮法玻璃日产量为15.9万吨,本周全国浮法玻璃产量110.81万吨,环比+0.09%,同比-7.06%。需求端,截至7月中旬,全国深加工样本企业订单天数均值9.3天,环比-2.1%,同比-7.0%,中国LOW-E玻璃样本企业开工率为78.0%,环比持平。可见下游刚需求同比仍然偏弱,但环比投机供需改善,本周玻璃表需继续回升。
从库存来看,截至本周四,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6189.6万重箱,环比-304.3万重箱,环比-4.69%,同比-7.74%。区域上,华中、华北及西北地区上游去库明显,其他区域小幅去库。本周,据隆众资讯生产成本计算模型,以天然气、煤制气和石油焦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润分别为-168.36元/吨,128.93元/吨和53.42元/吨,分别环比增加10.54元/吨,增加7.10元/吨,及增加58.18元/吨。
总体来看,“反内卷”交易如火如荼,带动商品迅速见底回升,玻璃期现修复。以往玻璃行业主要还是要依靠市场化方式出清,即通过亏损倒逼玻璃厂冷修。“反内卷”热潮下,政策成为影响玻璃供给的重要因素。
从实施路径来看,各行业大部分或由发改委牵头组织,工信部调研摸底,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联合实施企业能耗管控、产能指标管控、设备技术升级和淘汰退出机制的建立及执行。我们看到多晶硅、光伏及煤炭行业走在了反内卷的前列——清退低价倾销、淘汰落后产能。
6月底,工信部接连组织两场会议,组织建材行业和玻璃行业专题会,调研建材特别是玻璃行业的运行和经营情况。7月20日当周,工信部会议提到了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以市场化思维、法制化理念加强行业治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玻璃行业而言,大概率也是以能耗、排放等问题做抓手,本质上还是要提升企业经营成本。
早在2024年5月,工信部曾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提到“到2027年,30%以上水泥、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生产线,20%以上平板玻璃生产线能耗 优于标杆水平,各行业全部生产线达到能效标准基准水平以上”。
同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再度强调落实新改扩建项目满足能效标杆水平、环保绩效A级指标要求,将类似目标提前到2025年,提出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加速了煤制气产线改线进程(单位能耗超出13.5 千克标准煤/重量箱的基准水平)。如沙河就有要求,沙河煤气线在今年切换集中供气或者天然气。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将碳排放评价和煤炭消费管理有关要求纳入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审查评价。
同时,后续石油焦产线仍然面临环保问题,供应端不确定在加大。7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玻璃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等2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早在2024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湖北集中通报典型案例中,湖北省8家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中5家违规使用高硫石油焦被通报整改。而玻璃重启成本高,停产短期内难以复产,一旦冷修预期兑现,供应难以快速恢复。
需求端,随着时间逐步临近国内政治局会议,内需型政策出台进行托底的概率也在加大。如国家推出的"两重两新"城镇化资金,直接利好玻璃、螺纹钢建材需求,“金九银十”旺季节点,容易激发中下游的大规模补库需求。
因此,整体来看,玻璃供给约束较强,三、四季度为浮法玻璃消费旺季,供需预期改善或将带来逢低看多的机会。
03
纯碱:供给约束相对较弱,仍需警惕波动风险
7月初至今,国内纯碱市场情绪转变,宏观消息持续带来利好支撑,叠加纯碱利润已处偏弱水平,盘面价格跟随上移。
据Mysteel数据,从产量来看,周内纯碱综合产能利用率83.02%,上周84.10%,环比下降1.08%。国内纯碱产量72.38万吨,环比减少0.94万吨,跌幅1.28%。个别企业检修或故障,导致设备停车,产量及开工下降。
周内国内纯碱厂家总库存186.46万吨,较周一下降1.96万吨,跌幅1.04%。较上周四减少4.10万吨,跌幅2.15%。利润方面,本周中国氨碱法纯碱理论利润-35元/吨,环比增加48.20元/吨;中国联碱法纯碱理论利润(双吨)为17.50元/吨,环比增加51元/吨。
需求端,据mysteel数据,周内,浮法玻璃日熔量15.90万吨,环比增加1200吨。光伏日熔量8.77万吨,环比下降1400吨。下周,浮法生产一条线出玻璃,一条预期冷修,光伏预期一条冷修,近期行业出货好转,不排除延后冷修。出口方面,6月份纯碱出口15.7万吨,进口0.12万吨,净出口处于高位,但环比下降。
总体来看,玻璃产能同比大增,尽管产量维持在去年同期相当水平,但下游需求同比下滑,出口的增量并未带动上游去库。纯碱盘面当前还主要是宏观驱动,属于跟随品种,宏观氛围的影响下,现货价格跟随大幅上涨。但在高供给状态下,供大于求的格局暂时并未明显缓解,若宏观情绪转弱,仍面临回调带来波动加大的风险。
政策端,《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指出,“以炼化、煤化工、氯碱、纯碱、电石、磷肥、轮胎、精细化工等领域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20 年的主体老旧装置为重点,推动老旧装置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旧、低效、高风险设备”。据统计,20 年以上老旧装置存在逐步退出的预期。截至目前,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目前,纯碱投产时间超过20年的产线占比大概占20%左右,如海化老线、中盐青海等。后续需关注政策层面是否继续发酵,推动部分大龄产线升级改造或者退出,带来纯碱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
综合考虑当前纯碱驱动和估值边际变化情况,预计09合约运行区间或在1300-1480元/吨。纯碱的持续反弹或需供给侧出现计划外的下滑及上游去库带动,在供给未出现明显变动的情形下,盘面仍然面临波动加大的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