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报告】生猪:供需双增价格或前高后低
发布时间:2024-10-28 09:50阅读:172
生猪:供需双增 价格或前高后低
尉秀 农产品分析师
从业资格号:F0300124
投资咨询证:Z0011345
摘 要
1.三季度猪价淡季不淡,总体呈倒v走势。
2.预计四季度肥标价差有继续走扩的可能,关注肥标价差的走扩,在某个时间点是否会在情绪上带动标猪走强。
3.不论是从出栏均重还是出栏数量看,四季度供应增加的压力难以改变。
4.短期,10月依旧二育的窗口时期,较高的肥标价差以及具有性价比的造肉成本,叠加对四季度肥标价差走扩的预期,预估10月猪价或震荡偏强。中期,需求逐步进入旺季,但供应增加的压力难以改变,猪价或面临一定回调
风险提示:短期,10月的矛盾焦点更多在供应端口,建议关注二育进场情况、供应节奏的变化。中期,建议重点关注需求跟进、肥猪价格、生猪疫病。
一、行情回顾
三季度猪价淡季不淡,总体呈倒v走势。
7月开始猪价节节攀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1.17元/公斤,较7月初的18.08元/公斤上涨3.09元/公斤,累计涨幅17.09%。主要原因是,7月市场供给压力减弱,二次育肥进场支撑,叠加部分区域受检疫票查具严格以及肥标价差走扩支撑,多因素带动生猪价格偏强调整。8月虽然是季节性消费淡季,但月初部分集团场出栏计划收紧,较高的肥标价差叠加相对高位的猪价,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支撑二育及散养户惜售情绪增强,市场看涨情绪递增,猪价震荡上行。
8月下半月开始,猪价逐步回落。集团出栏供应压力逐步显现,引发二育及散户级规模主体出栏积极性增强,市场供应略显宽松,叠加消费不及预期,拖累猪价高位回落。截至9月3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7.76元/公斤,较8月高位的21.17元/公斤下滑3.41元/公斤,累计跌幅16.11%。
图1:外三元出栏均价(单位:元/公斤)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
二、产业链数据
(一)扩产能意愿不足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自2024年5月开始环比持续回正,连续回正3个月后,于8月开始小幅回落。截至2024年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6万头,月环比减少5万头,降幅0.1%,同比下滑-4.8%;较4月的最低点3986万头,累计增幅1.25%,月平均增幅0.31%。
图2:能繁母猪存栏(单位:万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同花顺 |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能繁母猪存栏自2024年2月份开始转正,截至9月末,能繁母猪数量环比增长0.60%,同比增幅3%,累计增幅6.62%,月平均增幅0.90%。
图3:能繁母猪存栏样本(单位: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
养殖端的盈利和亏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母猪产能的增减。当有较为客观的且一定持续的盈利时,养殖端能繁母猪存栏会增加,相反盈利不足或者亏损会加速能繁母猪的去化。从2024年开始,生猪价格持续回暖。据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的最低价格是1月13日的13.35元/公斤,最高价格为8月15日的21.17元/公斤。外购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利润自2024年2月29日开始扭亏为盈,自繁自养模式的生猪养殖利润自2024年3月21日开始扭亏为盈。
但从能繁母猪的补栏上可以看出,今年养殖群体扩产能较为谨慎。主要原因一方面母猪补栏占用资金较大,且养殖至商品猪出栏的周期较长,在经历前期一年多的亏损之后养殖户资金压力较大,部分规模场以及中小养户直接转为育肥模式或者给集团公司做代养。另一方面,2023下半年的生猪疫病给养殖户造成的恐慌心理仍存,虽然今年生猪养殖早已扭亏为盈,但养殖户担心今年冬季猪病再次发生。总之,养殖户养殖模式和心态的转变,导致今年整体母猪补栏较为谨慎,大型集团场有一定小范围内的扩产能,而中小规模场和散户群体多处于观望状态。
(二)肥标价差或再度走扩
肥标价差久高不下。根据涌益数据,截至9月26日当周,肥标价差(肥猪为175公斤/头)为0.28元/斤,其中四川地区肥标价差0.90元/斤,200公斤/头以上的肥标价差在1元/斤以上。相对来说,当下市场越大体重段的肥标价差走扩的相对明显一些。
图4:肥标价差(元/斤)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
肥标价差的走扩或者久高不下,主要原因并不是大猪需求转好,而是大肥猪存栏减少。受去年生猪疫病影响,中小散户及规模化养殖集团去化形成差异,部分区域的中小散户去化甚至达80%以上。而养殖群体结构的改变,会直接导致生猪市场上肥猪及标猪占比的改变,具体看,受规模化养殖条件以及仔猪商品猪进出栏的排期影响,规模集团场生猪的出栏均重上限受限,单就栏舍来说上限约为128公斤/头,若考虑进出栏排期,出栏均重或更低。所以预计四季度肥标价差走继续走扩的可能,关注肥标价差的走扩,在某个时间点是否会在情绪上带动标猪走强。
(三)二育仍值得期待
国庆节前二育出栏积极性明显提高。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9月21-30日二次育肥销量占比为2.4%,较9月中旬十天下降0.65%;二育栏舍利用率下降速度加快,截至9月30日,二育大省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江西的育肥栏舍利用率分别为49%、44%、51%、41%、447%。可以看出,虽然在猪价回调阶段中二育有出栏也有补栏,整体出栏仍多于进场。
图5:二育综合判断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
但国庆期间,生猪价格跌至相对低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二育补栏,主要体现在东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区域养殖户短期内二育上量明显,截至10月10日,二次育肥销量占比为6.09%,且二育大省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江西的育肥栏舍利用率分别为60%、57%、60%、50%、55%。二育入场后形成托底作用,导致价格小幅反弹后,部分养殖户转为观望态度。从养殖周期推算,年前最后一轮二育补栏的时间或延续至10月中旬。此外,从调研端口了解,受往年养殖价格波动及2023年冬季生猪疫病影响,部分养殖户这波二育出栏盈利后更愿意“落袋为安”,可能不再继续补栏二育。
(四)供应压力继续增加
出栏均重或逐步提升。一方面,肥标价差有走扩趋势,叠加具有较高性价比的造肉成本,以及四季度是肥猪需求旺季,特别是散户和二次育肥的出栏均重会慢慢提升。另一方面,前期在7月底-8月初高价补栏的二育,尚有部分未出,或会延迟至11月份。综合,预计四季度出栏均重仍有增量空间。
图6:出栏均重(单位:公斤/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
出栏数量或继续增长。根据样本数据,断奶仔猪数量的最低点在2024年1月,此后便趋势上行,且于8月创近两年新高。按照仔猪育肥5-6个月的育肥周期推算,本年度内对应出栏量低点在6-7月,进入8月开始供应环比增加。
图7:断奶仔猪数量(单位: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
综上,不论是从出栏均重还是出栏数量看,四季度供应增加的压力难以改变。
三、行情展望
短期,10月依旧二育的窗口时期,较高的肥标价差以及具有性价比的造肉成本,叠加对四季度肥标价差走扩的预期,预估10月猪价或震荡偏强。10月的矛盾焦点更多在供应端口,建议关注二育进场情况、供应节奏的变化。中期,需求逐步进入旺季,但供应增加的压力难以改变,猪价或面临一定回调,建议重点关注需求跟进、肥猪价格、生猪疫病。
期货操作方面,短期建议逢低多LH2411,中期建议耐心等待逢高沽空LH2501、LH2503。套保方面,当下远月合约盘面有悲观预期注入,盘面无合适套保利润,建议待反弹后卖出套保LH2501、LH25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