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中国半导体)】战略跃进,拐点已到—王少勃
发布时间:2015-11-9 09:18阅读:548
背景:全球大并购、中国战略出击。(1)全球半导体并购潮汹涌。近年来全球持续疲弱的半导体周期和显著分化的公司业绩使并购潮愈演愈烈,2014年全行业并购金额已达300亿美元,而到2015年,仅前10月就已突破千亿美元,并数次出现百亿美元大并购。(2)中国资本积极参与海外并购。2013年起,以紫光为代表的中国资本背靠国家战略支持,积极进行海外并购,并从私有化展讯、RDA起,迅速扩展到直接收购外国企业,并以近期在存储领域的频繁出击,将资本运作推向高潮。
国家意志推动中国半导体战略跃进。(1)国家战略选择。首先芯片涉及国家安全,尤其是棱镜门后,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其次,中国集成电路自给率仅10%,高度依赖进口,与原油同列最大进口商品。(2)具备产业转移基础。目前中国消费电子、电视、汽车出货量已占全球50%,雄厚的下游基础为产业转移注入强大动力。(3)重磅举措、扶持政策不断。近年来,半导体产业规划与扶持政策密集颁布,尤其是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带动下,以紫光为首的万亿资本涌入行业,开启资本运作浪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动用法律手段对高通反垄断调查,高度体现国家意志。
中国半导体拐点已到,政府背书助成功路径再复制。通过兼并收购与合作,中国已逐步形成“设计(紫光展锐)+制造(中芯国际、同方国芯)+封测(长电)”的国家队产业链闭环。尤其是近期同方国芯在引入紫光的同时又巨额定增800亿投向存储芯片及并购,进一步推动产业壮大。我们认为,从三星、京东方、三安光电的崛起历程可以预见,中国半导体也将在政府背书下复制跨越式发展道路,目前仍处战略布局早期,产业拐点明确。
设计、制造、封装环节,中国企业望全面崛起。(1)IC设计。2014年全球Top50 IC设计公司中,中国企业数量从09年的1家增至9家,其中华为海思已全面崛起,而紫光集团则通过收购展讯、锐迪科,入股西部数据等,打造起含手机CPU、射频、存储在内的“中国芯”宏大版图。(2)晶圆制造。同方国芯投资932亿发力闪存芯片,中芯国际28nm获重大突破,中国公司正逐渐接近国际龙头。(3)封装测试。近年来,IC集成化、小型化的趋势推动着封装技术不断演进,中国封测企业已对倒装、凸块、晶圆级封装、2.5D/3D等先进封装技术率先布局,有望实现追赶。
风险因素:扶持政策低预期的风险、半导体景气下行风险。
投资策略:中国半导体产业虽基础薄弱,但成长空间巨大,目前产业转移条件已成熟,且有三星、京东方、三安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判断行业目前拐点明确,在政策扶持下将进入长期加速的增长通道,板块估值也将维持高位。建议从3个方向构建投资组合:(1)紫光系:同方国芯;(2)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扶持的龙头公司:三安光电、长电科技、通富微电、上海新阳。(3)IC设计细分龙头:全志科技、艾派克。
————————————————————————
特别声明
特别提示: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专业投资机构。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法律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本资料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投资顾问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中信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