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货币属性将更为凸显(附图片)
发布时间:2024-7-26 18:27阅读:47
黄金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
从19世纪英国采用金本位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近百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都采用了金本位制度。其为各国货币提供了统一的参考点,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达成的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每盎司黄金为35美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通用的官价,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照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政府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影响。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和美元正式脱钩,黄金迈上了非货币化道路,各国央行开始减持黄金储备,主要发达国家纷纷使用主权货币替代黄金。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尽管黄金不再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但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之一。
近年来,受中东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全球的不确定性持续升高。随着美国自身债务风险的增加,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显示出对自身外汇储备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视。从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央行的黄金购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36吨,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平均水平,而且也标志着自2010年以来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3年,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但各国央行对黄金的需求依然强劲,全年购金量达到1037吨,创下历史第二高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购买国或地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自2022年以来,中国央行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从国际形势和市场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加入这一队伍,如土耳其、波兰、新加坡、印度和卡塔尔等新兴市场国家。笔者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加强,黄金的货币属性将更为凸显。(作者系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