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玉米报价上涨下游抵触交投活跃度持续降低
发布时间:2024-5-21 17:13阅读:113
【导语】5月中旬,东南沿海玉米市场报价维持涨势,但下游企业对高价认可度较低,实际成交价格变动不大,北港收购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南北贸易利润下滑,并且交投较为清淡。国产替代品上市在即,后续东南沿海不同质量货源价差或持续增大。
5月上旬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价格出现一定回升,南北港口贸易利润逐步好转,截至5月10日,南北港口理论贸易恢复顺价运作。5月中旬,东南沿海地区贸易报价维持涨势,截至5月20日,以蛇口港为例,国标二等玉米港内自提报价在2460-2480元/吨,但实际成交价格多围绕在2450元/吨左右,相比5月10日仅上涨10元/吨左右。而北港成本自5月10日起出现持续性上涨,截至5月20日,锦州港二等玉米理论平仓下海价格在2390元/吨左右,相比5月10日上涨35元/吨左右,这就使得南北港贸易利润再度回落,按照海运费50元/吨(5万吨以上大船)计算,加上其他费用,截至20日南北港口理论贸易价格倒挂10元/吨左右,实时价格贸易利润倒挂40元/吨左右。
5月中旬期间,随着国内玉米产区粮源的进一步销售,贸易环节对价格的话语权逐步提高,加之4月全国价格呈现偏弱走势以及东北产区贸易商成本累积,使得东北贸易环节挺价积极性较强烈。加之期货近月合约交割所形成一定需求,北港收购价格出现上涨,也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理论贸易成本提升。在成本与心态的双向加持下,东南沿海地区贸易报价维持偏强运作。
5月中旬东南沿海地区下游玉米需求企业面对贸易环节持续上涨的报价,抵触情绪不断提高,相比替代品价格优势减弱,市场潜在供应宽裕,广东港(粤东港区)玉米内外贸库存维持在100万吨左右,谷物替代品库存超200万吨,下游企业普遍仍以刚需采购为主,贸易竞争之下,成交价格与报价之间的议价空间增大,也导致南北贸易利差下降,贸易运作积极性降低,部分贸易企业暂时停止报价,观望为主。
另外,目前国内小麦已有部分地区零星上市,作为国内玉米主要替代品,东南沿海港口预售价格相比玉米存一定替代优势,下游企业关注度较高。与大麦、高粱这类调节性替代品不同,小麦作为玉米的规模性替代品,如果价格持续存在优势,对玉米的消费量抑制将非常明显。
综合东南沿海现阶段玉米市场供需情况与市场参与者心态,预期短期内供应端因成本累积挺价心态或延续,东南沿海主要港口贸易报价或延续高位,但下游企业采购心态或较为谨慎,观望国内新季小麦价格动态。而高容重、低毒素的优质货源替代性较弱,刚需支撑下,成交价格仍有上行空间,优劣质货源价格差异增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