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重塑A股--其4
发布时间:2024-5-8 10:23阅读:122
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在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的同时,新“国九条”明确“应退尽退”的政策导向,从严格强制退市标准、畅通多元退市渠道、削减“壳”资源价值、强化退市监管、健全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五个方面着手。与此同时,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也分别发布退市相关规定(以下统称“退市新规”)。
与旧版相比,退市新规力度显著增强,主要进行了四方面优化,包括拓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
拓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方面,一是加大严重造假的出清力度,造假行为持续三年及以上的,只要被行政处罚予以认定,坚决予以出清。二是进一步调低“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如调低了财务造假触发退市的年限、金额和比例,将现有的连续两年造假金额5亿元以上且造假比例超过50%的指标,调整为一年造假2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30%、两年造假3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20%。
退市新规新增了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包括“连续多年内控非标意见”“控制权长期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上市公司内控失效,出现大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且不整改”。
财务类退市条件也更为严苛。对于亏损企业退市风险警示标准,科创板、创业板调整相对有限,仅将“利润总额”纳入亏损考量范围,修改后指标为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主板在此基础上调整营业收入最低要求,由过去的1亿元提升至3亿元。
同时,引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机制,对于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予以退市,提高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规范性要求。
主板市值退市标准亦有所提高,“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由3亿元提升至5亿元。
近年来,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A股退市效率不断提升。
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有47家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其中44家是强制退市,1家主动退市,2家重组退市。今年以来,已有*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ST贵人、*ST新海、*ST博天、ST星源等9家公司被正式摘牌。
截至2024年4月25日,A股累计退市公司数量合计有275家,有160家均是在近五年内退市的,占比接近六成。
不过,和不断增加的新股数量相比,这样的退市规模仍然偏小。从横向对比来看,A股的退市数量也远低于美股和港股。
“退市新规相比之前更加严格和细致,有利于推动劣质上市公司出清,资本市场加速优胜劣汰,让投资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好的上市公司。”
“退市新规实施方面要严格执行,对一些符合退市条件的公司一定要坚决退市,打击恶意‘保壳’的行为,这样一些不死鸟会消失。垃圾股清理掉了,会推动价值投资成为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让价值投资成为正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37
-
推荐你50个超好用的炒股工具,帮你打破信息差,提高投资效率!
2025-07-22 14:37
-
黄仁勋此次访华,除芯片落地,还释放了这些重磅信号
2025-07-22 14:37